艺人绯闻频繁发生,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自张钰在网络上惊爆“潜规则”至今,几乎随拾就是。这两天网上又爆出“陈冠希阿娇的激情照”。这次事件来势汹汹,与张钰在网络上惊爆“潜规则”的关注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引起香港各大媒体密切关注,在内地媒体上也迅速传播,“陈冠希和钟欣桐的床上照片是不是真的呀?”的主题讨论帖,引发大量网友参与讨论,据悉,到目前为止,该帖点击量与回帖量均突破近期纪录。
针对娱乐圈这起“激情照”事件,日前,香港演艺人协会发表声明,其中的一句话很发人深思。声明指出:这次事件不但是娱乐圈的悲哀,也是香港人的悲哀,因为不良风气会荼毒年轻人。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无论是“潜规则”,还是“激情照”,之所以屡禁不止,大行其道,既有娱乐圈的主观原因,更有桃色新闻存在的庞大市场。这种不正常的“供求关系”为“恶搞”娱乐圈提供了生存空间。要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除了法律的干预,整治娱乐圈的污染环境,加强网络的管理力度和媒体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每当看到这一类的“桃色新闻”,总会想起鲁迅先生在1935年就影星阮玲玉自杀后写的《论“人言可畏”》这篇杂文,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70余年,其中的许多深刻的见解,至今读来还如匕首那样,一针见血,触及要害。
“人言可畏”这句话见于阮玲玉的遗书之中,鲁迅说:“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谈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悉的人的丑闻。阮玲玉正在现身银幕,是一个大家认识的人,因此她更是给报章凑热闹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点销场。”正如鲁迅先生所批评的:报章能为恶,自然也能为善。“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在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
回过头去再看“激情照”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事论事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不断发生。对于遭受“激情照”伤害的明星而言,我们深表同情,但是,明星作为一个公众人员,是不是应该通过这一事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要想受人尊敬,首先要尊重自己。“激情照”事件发生以后,为什么广大网民会发出“娱乐圈就是这样,大家不必那么较真”的声音?其次是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制造者,应该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新闻?“有闻必录”是否符合新闻“为善”的要求?要铲除滋生“潜规则”和“激情照”的土壤,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力,放大“为恶”,如同伐心之斧,危害身心健康;提倡“为善”,好比厚德载物,陶冶高尚情操。这是媒体的责任所在。
对于公众人物,尤其是风光无限的明星,普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他们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这也很正常,符合常人的心理需求,这也是近年来许多娱乐都市媒体走俏的原因所在。娱乐媒体办得轻松活泼,也要把握娱乐报道的格调,引导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传播责任。爱屋及乌,面对偶像时常表现出近乎疯狂的“粉丝”们,明星更要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为青少年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激情照”事件虽然发生在香港,却也在内地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因为许多香港明星在内地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发展,毕竟还是“一国两制”,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炎黄子孙应该共同承担的一份责任。
我很赞赏香港演艺人协会表达的观点:“这次不良风气会荼毒年轻人,也是娱乐圈的悲哀”。要杜绝类似“激情照”事件的再次发生,除了要采取法律手段来遏止娱乐圈的这股歪风邪气,艺人和媒体更要加强道德约束的自律意识,还娱乐圈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