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以来,数码相机市场一改前期的委靡不振,出现了转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齐心发力,采用新技术,力推一批新款数码相机,其诸多“亮点”令消费者兴奋不已。
像素普遍提高
主流数码相机在维持了两年多的500万像素之后,终于开始向600万像素进军了。新款轻便数码相机大都采用600万像素设计,但绝大部分光电传感器的尺寸都有所缩小,仅为1/2.5英寸,感光度在ISO50-64,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还能拍出理想的照片。而上一代的500万像素绝大部分是采用1/1.8英寸的光电传感器,灵敏度要比新一代机型强。
另外,数码相机像素突破了800万像素的瓶颈,其性能更接近专业级数码相机。比如,富士FinePixS9500上搭载的影像感应器采用第5代超级CCDHR,突破性地实现了900万的超高像素。
光学变焦更大
单反数码相机由于可更换镜头的特性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问题是,单反相机镜头分为广角、中焦和长焦,摄影师想要取得高质量的拍摄效果,须装备专门的广角头或是长焦头。FinePixS9500装配了10.7倍光学变焦的手动镜头,焦距从6.2-66.7毫米,相当于35毫米光学相机28-300毫米,既实现了28毫米真正意义上的大广角,又能达到300毫米的超长焦,取景时更灵活。手动变焦提供了专业相机的变焦手感,广角到变焦的切换能一气呵成,免去了换镜头的劳苦。拍摄宏伟壮观的建筑物或大团圆的集体照,28毫米广角端都能尽收画面。而300毫米的长焦让街景的抓拍甚至是野生动物拍摄都成为现实。因此,用户不需要借助其他增距镜头就能实现“一机走天下”。
新款高倍率变焦数码相机的焦距设计也日趋合理。以往大都采用起始焦距38、35毫米,如今起始焦距为28毫米。如三星815型的光学变焦倍率为15,变焦范围为28-420毫米;而理光CaplioR3厚度仅为26毫米,但光学变焦达到了7.1倍,范围为28-200毫米,能基本满足绝大部分场合的使用。
超薄型新品多
新款数码相机仍以超薄型为主要特色,索尼T7最薄处达到9.7毫米,但像素仍为500万,3倍光学变焦。而尼康S3型与索尼T5的尺寸、外型和光学变焦都十分相似,像素却达到600万像素。而柯尼卡美能达X1的像素达到了惊人的800万像素,这也是首次在超薄型数码相机中装备了如此高像素的光电传感器。另外,三星Digimaxi5的升级版Digimaxi50型虽仍保持了原型的厚度、2.5英寸液晶屏、3倍光学变焦、500万像素,却具备更时尚的MP3音乐功能及可观看MP4电影功能,是首款在超薄型数码相机采用电影播放设计的机型。
由此可见,流行了近3年的超薄型卡片式数码相机仍是时尚流行机型,但却增加了个人便携式移动数字娱乐机的功能。
广角焦距趋热
由于光电传感器面积与光学镜头设计的原因,普通数码相机很少采用广角焦距设计,人们无法拍摄到景物视角很大的照片,微距拍摄尤为不便,有时不得不采用后期拼接合成技术。如今,有相当一批新款数码相机(特别是高档机)采用传统相机的广角28毫米(甚至超广角24毫米)焦距的设计,设计更为合理,使用范围更广。
微距拍摄是数码相机一个颇具特色也是很受欢迎的功能,但对于数码单反来说,想要实现微距拍摄需要另行配置专门的微距镜头,这又要花费一笔不菲的开支。而富士FinePixS9500可实现近至1厘米的微距拍摄,依然能保证相片的高像素和高清晰度。
传感器更优化
CCD和CMOS这两大类型的传感器仍然在最新款数码相机中较量着。
富士S9500采用自然影像技术(RPTechnology)把富士龙镜头、超级CCD和RP图像处理引擎三大部件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针对提高影像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包括针对防抖动的“自然防抖”功能和提高色彩表现力的“自然光模式”功能。即使在摄影人员自身的手振和被摄对象的活动状况下,仍可保证相片的高质量。
同样是定位高端商务型、镜头不可拆卸的索尼R1型则采用大型光电传感器C-APSCMOS。以往采用CMOS传感器的数码相机都是低端机型,但近3年来C MOS技术和新一代图型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高端专业单反取景式数码相机都使用C MOS技术,由于成本、成品率、稳定性、耗电量方面占一定优势,连一直专心致志钻研CCD光电传感器的索尼也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研发C MOS技术。
液晶屏多样化
数码相机最大优点在于直接画面式取景及照片浏览。以前,采用2.5英寸液晶显示屏只应用在高端商务机和时尚超薄型机中。随着技术成熟和价格下降,维持了近两年的2.5英寸才被突破:新款数码相机大多采用2.5英寸设计,2.7英寸、2.8英寸,甚至3.0英寸都已经出现。
大尺寸对照片浏览确实美妙,但取景构图来说就有些问题,由于液晶显示屏的面积增大,拍照时离眼睛的距离也就越远,按下快门时的相机晃动也就越厉害,照片清晰度下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宽屏液晶屏、双液晶屏、大角度翻转液晶屏,则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