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枝木旧家具
古董家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欣赏古董家具并非只是单纯的经济投资,而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古典家具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古董家具依据风格不同分为很多派别,比如奢华大气的京式和棱角分明的苏式。在明代时,中国的家具由苏式家具独领风骚,到了清代出现了广式家具,清朝中期开始是广式家具的繁荣时期。作为后起之秀,广式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广式家具曾受到清代皇室的偏爱,清宫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广木作”,请了多位广东名匠为宫廷制作家具。据说光绪年间,广东名匠梁埠曾被召北上专为皇帝大婚雕刻龙床。专家介绍说,现在市面的古董家具多以清末民初的为主,明朝的比较少见。清朝家具收藏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上世纪初的家具又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前的比较好。抗战后期的家具用料杂,做工也较差,以前被人称作“西门口货”,收藏价值不高。
材质:酸木为主
酸枝又名紫榆、红木、黑木等,是广式家具运用最多的木材。因为它的硬度比较大,很适合广东地区潮湿的天气。酸枝木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印度、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木材有光泽,纹理斜或交错、结构细而匀。材质硬重、强度高,扔在水里通常会沉下去。它耐腐蚀,经久耐用,据说好的酸枝木家具用几百年都没有问题。
八仙桌台面和腿同木不同色
广式家具讲求木性一致,所以大多用一木制成。像在西关古玩城看到的这个酸枝八仙台,估计制作于清朝同治年间。它的台面和台脚的颜色并不一致,感觉像是拼接的,但是店主介绍说其实是同一条木材,只不过用的部分不一样。台面颜色比较浅,用的是二层皮;台脚颜色比较深,用的是木芯。芯边材区别明显是酸枝木的一大特征,边材一般是黄白色至黄褐色的,而芯材是红褐色至黑褐色。材色并不均匀,深色条纹明显。
工艺:镶嵌艺术风行
镶嵌艺术也是广式家具的一大特色。镶嵌的材料形形色色,无论是云石还是玉石,珐琅还是陶瓷,甚至象牙和琥珀。特别是云石与螺钿运用最广,有人戏称看到这种镶嵌艺术十有八九就是广式家具。
雕刻的细部要经常清洁
像这个在观绿路看到的贵妃床,据估计制于清朝嘉庆年间,靠背镶嵌了四块红根石。红根石产于云南大理,红白分明,纹理如画,且很有层次感,营造出一种绮丽的色彩美感。它的扶手也镶嵌了红根石。贵妃床上还有如意纽绳花纹,显得很贵气。
而这个上世纪初的八仙桌也很特别,台面老花石的花纹就像极了一幅水墨山水画,在云雾中还隐约可以看到山峦的走势,还有山峰上的点点松树。桌子同样是西式马蹄腿,搭配半凹槽和荷包丫的裙边,造型简单大气。
造型:融入西方元素
凳子边的如意飘带花纹
以前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欧洲文化史上风靡一时的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了广式家具的造型、装饰。比如束腰、羊蹄腿、足部雕刻等,融会了中西方的特色。像这个大约在清朝中后期的鹅蛋凳,原本一套应该为一台六凳的。凳面是红根石,凳边用了如意飘带装饰,凳腿弯曲有束腰,凳脚是兽脚。
广式家具的部分装饰图案甚至直接取材于外国纹样,比如这个民初的椅子橹上的“东洋花”图案,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牡丹花纹。它也被广东人叫做“摩登花”,其实就是向日葵,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椅背也不似清朝那样笔直,而是带点弧度;椅面是“堕面”,有点倾斜,所以坐起来更舒适。它的扶手是“灵芝手”,背靠是“海棠面”,体现中西合璧的味道。
还有观绿路这间小店店主陈兆然最喜欢的一张“小佛椅”,据说曾经是陈济堂家里的。它的扶手前倾,靠背弯曲,马蹄腿,流线型坐起来格外舒服。椅背中间是如意寿桃花纹,旁边为对称的花瓶,再过来是对称的如意纽绳,椅面向外延伸的是龙钩镶角造型,虽然不高却透出气派的感觉。据介绍它原本还搭配了一张踏脚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