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家乐福运动”浪潮成为中国各大媒体的关注对象。借由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这股红色风暴席卷世界各地,聚拢了亿万华人的爱国热情。在传播过程中,民众的自觉性促使了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
在“家乐福事件”初期。人们通过 QQ群、MSN红心和BBS论坛等途径持续传播“号召令” 继而手机上又收到朋友间相互转发的相关抵制信息。在事件的第一时间,通过这种病毒传播,迅速的扩大影响力,并且利用这些即时性强,覆盖率广的通讯工具,在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方面独占先机。除此之外,人们对这种传播方式的推崇的重要因素在于它的参与性、便捷性和互动性。
传媒正逐步走向个性化,信息的传播介质越来越多样化,互联网通讯工具对信息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延长了新闻的时效性,将信息的获取、解读、讨论一气呵成。让民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甚至是参与到事件当中,同时造成大范围的传播,这是任何一种媒体都无法与之抗衡的传播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与互联网服务,无线互联网也作为第五类媒体出现在民众的视野当中。在结合互联网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媒体形式的同时,又进一步放大了获取信息的移动性和及时性。
相比较之下,传统媒体一直以信息的提供平台出现在百姓的生活当中,对与现今这样一个海量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媒体信息开始选择性记忆。例如此次MSN引发的“爱国红心”事件,使得众人纷纷效仿,其中长虹集团的“红心中国”活动,在主流媒体上做大型广告投放,可谓声势好大。然而作为用户,当以看客的身份接受到这样的信息,对其记忆的时效又能否有一定的保证,并且广告的扩散性也受到限制。而同样的手法放在移动互联网中,收效似乎大不相同,例如FindOK的“爱火”传递活动,当人们在搜索家乐福相关信息时,反馈页面中会出现“红心”标志,并且有一句“让法国听到中国的心跳”的提示语。这就很容易让人们将标志与企业“联想式”的记忆在一起,而用户自己正是搜索操作者,给用户一种参与感,同时可以将页面收藏转发,几秒钟的时间就做到了用户深度记忆。
无线网络体系在不断完善,诸如手机网站、手机社区、手机版IM等无线网络企业技术的更新会继续催生出新媒体形态,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移动互联网的新传播方式可以说是百姓自己的私人媒体平台,他们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同时和大众一起讨论,甚至真正的走出来,亲身参与某些活动。即时是不熟悉网络的人也可以通过“签名”“手机短信选择”“添加图标”等方式简单的表达意愿。并且,手机用户的覆盖率也要远远超出互联网用户。
在未来,相信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更多新媒体诞生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