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10目录:图书,传记,哲学家、思想家,综合,
品牌:夏剑钦
基本信息
·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码:297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6658149
·条码:9787806658147
·版次:2006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清代的经学家、史学家、诗人和思想卓绝、锐志进取的改革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古微堂内外集》、《古微堂诗集》、《诗古微》、《书古微》、《元史新编》、《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等,其中尤以后二书最著名,影响也最深远。
魏源早年在家乡读书,后至京师进修,刻苦攻读,潜心著述。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考中进士,开始从幕僚出任州县官,历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高邮州知州等职,所至政绩卓著。但他终因同情太平军,“迟误”军报,而为清政府免官。
综观魏源一生,他从理学家转而为汉学家,从幕友转而为亲民官,从解经笺诗的通儒转而为关心水利盐漕的实干家,从忧时忧民的学者转而为放眼世界的先驱,都充分显示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他因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时时以湔洗国耻为念,提出“后王师前王”、“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他的结论是:积弊多年的清政府,非彻底进行庶政改革不可;积弱多年的中国,非向先进国家学习、以臻富强、以自立于列国之林不可。他以“法祖”、“师夷”思想为基础,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和方策,成为他论明臣所说的“劳臣荩士,蒿忧瑰画”了。
可惜的是,魏源生不逢时,腐朽保守的清政府,并不重视这位“积感之民”可以“奉赞大猷”的著述。“为问河汾太平策,刍荛何以献天聪。”魏源以他的“太平策”不为世用而灰心怅恨。这使得志士暮年不愿再做冒险的风帆,皈依佛法是他的必然归宿。这甚至使曾经受过他影响的日本明治维新志士也为之惋惜。日本盐谷世弘在《翻刻海国图志序》中说:“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可悲的还在于像这样有伟大贡献的人才,百年来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直到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这种情况才有了明显的改观。
湖南岳麓书社有鉴于此,特将乡贤魏源的全部著作整理为《魏源全集》编辑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魏源提供了充分的资料。而随着《全集》出版,首先写成《魏源传》的是《全集》执行主编夏剑钦同志。剑钦同志学识渊博,工作认真,多年从事乡贤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此次主持《全集》工作,殚精竭虑,从编纂前的搜集魏源已刊未刊散佚资料做起,到编辑、校勘、考证、编写校点说明、全书后记以及《魏源研究百年回眸》等,对《全集》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而对魏源生平事迹的探索,宏伟思想的钻研,编写文字的斟酌,疑难问题的处理以及后世对魏源研究情况的了解等,都为他撰写魏传准备了极好的条件。因此,全书叙事清晰,脉络一贯,以魏源家世、生平、主要事功为纲,以著述、思想、师友交往为翼,夹叙夹议,有条不紊,特别是对于魏源诗歌与写作背景的结合,令人有不愿释卷之感。这本书的出版,虽不会引起“洛阳纸贵”,但也相信一石击水,将会产生清波中无尽的美丽涟漪,其影响与效果将是可以想见的。读者尤其是青年学子仔细阅读先贤传记,将会受益终身。我以先睹为快,略写感想如是。
作者简介
夏剑钦,又名祖尧,1945年生,湖南浏阳人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乡贤文献的整理出版和研究。近年主持编辑出版《魏源全集》以来,尤对魏源生平、著作和思想等方面深入探索钻研,创获良多;进而深入浅出,撰成《魏源传》一书 这是作者继上世纪为《祖国丛书》撰著《卓越的思想家王夫之》以采的第二部湘贤人物传记,资料翔实,考据精审,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可读性作者另有《通假字小字典》、《三湘纪胜》、《浏阳方言研究》及《同义词词典》等著作多种 现为岳麓书社编审,任《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
媒体推荐
书评
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坐言起行的改革家,著作等身的经学家,博古
通今的史学家,造诣极深的舆地学家,诗文俱佳的诗人和文学家,见解独到
的军事理论家,还是对净土四经深有研究的佛门信徒和“州有九,涉其八:
岳有五,登其四”的旅游家。龚自珍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
典,成一家言。”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划时代的文化巨人。
——《纪念魏源诞辰二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辑推荐
魏源是清代的经学家、史学家、诗人和思想卓绝、锐志进取的改革家,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划时代的文化巨人。本书详细介绍了魏源的传奇一生。全书叙事清晰,脉络一贯,以魏源家世、生平、主要事功为纲,以著述、思想、师友交往为翼,夹叙夹议,有条不紊,特别是对于魏源诗歌与写作背景的结合,令人有不愿释卷之感。
目录
序
第一章家世与少年时代
一山川孕秀天生异禀
二邵邑醇良金潭望族
三名师教导童试三捷
四探究理学著述伊始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魏源到京后交友甚广,但与他一见如故,最为意气相契且成为终生挚友
的应是陈沆。陈沆(1785—1825),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人。嘉庆二十
四年状元,翰林院修撰,充考官,转四川道监察御史,道光六年逝世。
陈沆喜欢读宋朝理学家的著作,与董桂敷、姚学壤关系较近。与魏源相
识时,陈沆方以举人考取国子监学正,在京城已颇有名气,因而有人劝阻陈
沆,认为魏源不仅还没有功名、职位,而且“鳞甲难近”。但陈沆毫不在意
,不仅不认为与魏源交往有失身份,而且交往益频,友情日益笃厚。陈沆读
到魏源最初的诗集《北道集》后,十分钦佩,欣然题赠《古风一首赠魏默深
,即题(北道集)后》云:“直木无卑枝,清漪无杂鳞。君今甫二十,出语如
有神。洒然风雨气,倾倒万斛尘。古风日芜秽,大道成迷津。各抱娩婀生,
何以称诗人?……把君《北道集》,怀抱生古春。流离浩满眼,凭车发哀呻
。惜哉徒为尔,不救民苦辛。今当与子别,行矣各爱身。所期浮嚣尽,远与
淡泊邻。”此诗不仅赞扬了魏源《北道集》能够反映人民饥苦,表现出诗人
不同流俗的人品,而且流露出相识不久即将离京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种二人一见如故即难舍难分的感情,在陈沆《将出都,始识魏默深,
长歌别之》诗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其诗云:“十年客南国,不闻魏君名。
一朝长安道,倾盖如平生。昨日相逢今日别,执手苍茫不能说。我初见君黄
花秋,是何年少意气道。长揖众中与我语,乾坤朗朗吞复吐。当时听之间然
疑,君出累我三日思。尤工古风近罕偶,立心耻落风骚后……遇合分离偶然
耳,人生哀乐不在此。我持问君君不言,归叩吾家云心子。”这首诗作于魏
源初到北京的甲戌年(1814),生动描述了二人在长安道上倾盖如故、亲切交
谈的情景,以及陈沆初识魏源的良好印象。陈沆的父亲陈光诒此时仍任长沙
县令,“归叩吾家云心子”,是指回到湖南再去访问我们陈家的陈起诗。因
为陈沆这次回湖南省亲,将出都,魏源不仅前往饯行,还托他带去给郴州学
友陈起诗(字云心)的信。
陈沆倾身与魏源交友。魏源也笃好陈沆的为人,二人之间“有所作必互
相质难,期达于精而后已”。如对陈沆的诗集《白石山馆诗》,或《简学斋
诗》,魏源竟先后阅读了八次,每一易稿,阅读一次,且每次都有评语(存
世者有五次)。陈沆41岁去世后,魏源为了怀念亡友,还整理自己的著作《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