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庄锡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页码:225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2062969
·条码:97878020629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光明学术文库
作者简介
庄锡华,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江苏苏州,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主持过国家、省多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著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人的美学生成》(江苏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百花文艺出版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上海三联书店)、《文艺理论的世纪风标》(江苏文艺出版社)、《斜阳旧影》(文化艺术出版社)、《诗心沧桑》(济南出版社)、《说谎的中国人》(延边大学出版社)等著作多部,并在国内众多学术理论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编辑推荐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册为《光明学术文库》之《中国现代文论家论》,主要从中国现代独特的文化背景切入,回顾、剖析生活于动荡、转型时期中国文艺论坛上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论家的思想与人生,透视一段充满坎坷的学术历程。
目录
序言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三维解读
动乱年代的学术格局
学术之争,延为政争
缺席的审美意识
矛盾组合:胡适文艺思想论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人的文学”的思想资源
从周作人“五四”时期几篇有影响的文艺论文看,作者的许多观点与中
国古代文论家的哲思“不谋而合”,吸收、借鉴与改造的关系了然可见。
文学本质的界定不仅关涉到旧文学的价值判断,而且也与文学发展的未
来方向有关,是新文学运动需要着力加以解析的。周作人将传统关于文学的
解说分为人生派与艺术派两类,而他自己因为参与了文学研究会的活动,被
归属于“人生派”。其实对于周作人来说,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传统的“人
生派”文学观,“不承认有与人生脱离关系的艺术”,对这一点周作人显然
也是认同的,但他清楚地看到了这一派文学主张包含的流弊,即“容易讲到
功利里边去,以文艺为伦理的工具,变成一种坛上的说教。”封建的卫道士
们正是接过了文学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的口号顺势将文学与载道捆绑在
一起,严重阻碍了文学审美特性的发扬。看准了问题的症结,也便有了纠正
流弊的方法,周作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一样包含了对传统的借鉴,即吸收传
统的“以文艺为究极的目的”的艺术派的合理因素。然而周作人也了解这一
派主张对世情所表现出的冷漠,认识到必须对之加以深度的改造然后才能在
新文学运动中加以实行,即认为这里的文艺“应当通过了著者的情思,与人
生有接触。换一句话说,便是著者应当用艺术的方法,表现他对于人生的情
思,使读者能得艺术的享乐与人生的解释。”由这一论述可知,“五四”时
期的周作人致力于对艺术派文艺观的深度改造,经过周氏的改造,艺术派其
实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艺术派了。正是因为如此,周作人将其文学主张概
括为“人生的艺术派的文学”,或日“人生的艺术派”。
周作人自文学源起的视角切入文学本质的讨论,他肯定文学发源于情感
表现的旧说,并引用了《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对己
论予以支持。他写在这一时期的文学论文里表达了这样的见解,即认为表现
真挚的感情是使被封建礼教禁锢的旧文学观走出解缚的重要一步,这一见解
无疑应和了“五四”时期崇尚个性自由的潮流。从以上的介绍可知,周作人
的为人生的艺术观,既非儒家以载道为指归的人世文艺观,亦不同于20世纪
20年代左翼文艺界那种包含了强烈功利倾向的革命文艺观。他接受了刘勰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