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4.70目录:图书,传记,军政界,领袖首脑,英法首脑,
品牌:玛格丽特·撒切尔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页码:493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801734564
·条码:9787801734563
·版次:2005年1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连续执政长达11年,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卓越的权力女性之一,因其强硬而果决的领导风格被称为政坛“铁娘子”。本书是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它以当事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这位生来与政治结缘,浸淫在残酷政治纷争中的平民女孩是如何在没有显赫门第的庇荫下,依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顽强奋斗脱颖而出,“巾帼不让须眉”,在英国这个传统守旧的国度里,在保守党政治斗争的漩涡与激流中,一步一步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最终入主唐宁街10号,登上权力之巅。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改变英国、影响世界,并让所有人折服的女政治家,任长达11年的首相任职期问政绩卓著:全力改革,推动英国经济腾飞,使这个眼看落寞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世界前四强;赢得马岛战争,坚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巩固了英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强势地位。
她还创造了英国政治史上的多个“第一”:
·她是英国保守党这块被视作“男人领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
·她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她开创了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三次蝉联首相;
·她还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其所推行的政策冠以自己名字(“撒切尔主义”和“撒切尔革命”)的首相。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连续执政长达11年,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卓越的权力女性之一,因其强硬而果决的领导风格被称为政坛“铁娘子”。
李宏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某部少校翻译。毕业于解放军外语学院英语系,后又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曾为大众、拜耳、默沙东、雪铁龙等多家公司翻译文字材料,如《汽车价值的典范》、《永远向前的理念》等。已出版翻译作品《今天和未来的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墨索里尼》(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
媒体推荐
书评
在政治上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去问男人;在必须行动的时候,就需要去问女人。
——玛格丽特·撒切尔
编辑推荐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连续执政长达11年,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卓越的权力女性之一,因其强硬而果决的领导风格被称为政坛“铁娘子”。本书是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它以当事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这位生来与政治结缘,浸淫在残酷政治纷争中的平民女孩是如何在没有显赫门第的庇荫下,依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顽强奋斗脱颖而出,“巾帼不让须眉”,在英国这个传统守旧的国度里,在保守党政治斗争的漩涡与激流中,一步一步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最终入主唐宁街10号,登上权力之巅。
目录
致谢
第一部
第一章 在乡村度过的童年岁月
格兰瑟姆小镇:1925~1943年
第二章 求学牛津
牛津大学:1943—1947年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当我提出想学跳舞时,或者有时当我提出想去看电影或外出到某个地方去玩时,他就会这么说。不管当时我的感受如何,正如我的父亲那样,这种观点也支撑着我。
然而,我父亲的责任感也有其温柔的一面,这可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那些年,穷人的日子是非常艰难的,即使是那些先前因勤奋工作而小有积蓄,并且赢得了一定尊敬和声誉的人家,生活也过得不那么轻松。他们就好像生活在刀刃上一样,总在担心一旦出现什么变故,或者在节俭和勤奋的标准上稍有松懈,就可能会背上债务负担并陷入贫困。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常常使那些本来可以成为好人的人们变得冷酷无情,对人也缺少宽容。记得我父亲曾与一位教友讨论起一位朋友的“不肖之子”。他把父母的积蓄挥霍殆尽,自己也变得身无分文,带着年纪尚幼的孩子来到了父母的家门口。那位教友的观点很明确:那个儿子是个不肖之子,并且永远也不会变好了,应该把他赶出家门。而我父亲的回答至今仍然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不应当这样,儿子永远是儿子,当他回到家里时,理应得到家人全部的爱和温暖。不管发生什么事,人总得有家可归才行。
由此可见,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坚持原则的人——我母亲也这样说:“你父亲总是坚持他的原则。”——但是,他认为在应用这些原则的时候不能让其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他在当镇议员以及后来当市议员时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当时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安息日应当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在那个年代,在格兰瑟姆以及其他绝大多数地方,电影院在安息日都是不开放的。
但在大战期间,我父亲采取了一种实用主义而不是教条主义的做法:他支持电影院在星期天开放,这样可以使小镇附近的驻军既有地方可去,同时又不打搅那些想在安息日里安静一点并能去做祷告的人们。同时,他极力反对(尽管最后没有成功)开放公园让人们进行文体活动。他认为那样会破坏别人的安宁。他主张应当把星期天留作一个特殊的日子,但同时在具体做法上又有灵活性。我虽然没有被他说服,但即使作为一个女孩,我也能够体会到这些限制的必要性:直到现在,我还是非常赞赏父亲的做法,父亲是个有高度原则性的人,但在具体的环境下还是能够在这件事上做出很大的让步。
从幼年时起,这些正直的品质就被慢慢地灌输进了我的头脑,那就是不要因为别人不同意或者可能不被人喜欢而改变自己的信念。1936年,在我十一岁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毕比年刊》。约瑟夫·毕比是利物浦的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