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6.70目录:图书,传记,传媒英才,报人,
品牌:唐瑜
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27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108022656
·条码:9787108022653
·版次:2005-1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中年烦恼少年狂,
南北东西当故乡;
血雨腥风浑细事,
荆天棘地作寻常;
年查岁审都成罪,
戏语闲谈尽上纲;
奇意儿孙戒玩笑,
一生误我“二流堂”。
——吴祖光
作者唐瑜,所造之屋是当时文艺界人士最喜欢的去处,戏称“二流堂”,其亦被封为“二流堂堂主”,自此,一生荣辱皆与“二流堂”密不可分。
何物“二流堂”?原来在抗战期间,一些从上海等地转移到重庆的文化、戏剧、电影、美术、新闻界倾向进步、要求民主的人士没有住处,临时寄居集会在“一个公认的好人”唐瑜先生家里(一九七九年八月,新华社所发文化部为“二流堂”平反的通知消息中称,这是我党和一些党外人士联系的一个场所)。因为没有门牌,由夏衍在屋前竖了一块木板,上书“依庐”(一说“碧庐”)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经常在这里往来的,有吴祖光、吕恩、丁聪、方菁、张正宇、郁风、黄苗子、张光宇、盛家伦、萨空了、沈求我、戴浩、金山、张瑞芳、高集、高汾等人。这些当时的青年同志,因无固定职业,过着流浪的生活,有人笑说他们是“二流子”,住的地方戏言为“二流堂”(还请郭沫若题写了“堂名”)。不想十几二十年后风云变幻,从肃反到反右到“文革”,“年查岁审都成罪,戏语闲谈尽上纲”(吴祖光语),从此不得安生。凡住过或去过那里的人无一幸免,且株连无数毫不相干的人。
这些在“文革”中先期(或再次)被送上祭台的文化界精英,在这场浩劫中吃尽了苦头。随着粉碎“四人帮”后各类冤假错案的平反,一些“内幕”的逐被“解密”,读者迫切需要了解包括“二流堂”在内的一些冤案和人物被迫害的真相。一九九七年四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唐瑜先生的回忆录《二流堂纪事》。这是关心这一“事件”的读者所企盼的。
作者简介
唐瑜,别名阿朗,一九一二年生人。著名报人、作家、爱国华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主编《电影新地》、《银座》、《电影艺术周刊》、《中国电影日报》、《小小画报》、《联华画报》、《民族呼声》、《早报》等。先后开办过三家小印刷厂。抗战时期,自费在重庆造屋,招待流落于此的朋友。所造之屋,是当时文艺界人士最喜欢的去处,戏称“二流堂”,其亦被封为“二流堂堂主”。自此,一生荣辱皆与“二流堂”密不可分。建国之时参军,从事深爱的幻灯艺术事业。离休后,和家人旅居香港地区,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现居京城,安度晚年。
媒体推荐
书评
中年烦恼少年狂,南北东西当故乡;血雨腥风浑细事,荆天棘地作寻常;年查岁审都成罪,戏语闲谈尽上纲;寄意儿孙戒玩笑,一生误我二流堂。
——吴祖光
编辑推荐
中年烦恼少年狂,
南北东西当故乡;
血雨腥风浑细事,
荆天棘地作寻常;
年查岁审都成罪,
戏语闲谈尽上纲;
奇意儿孙戒玩笑,
一生误我“二流堂”。
——吴祖光
作者唐瑜,所造之屋是当时文艺界人士最喜欢的去处,戏称“二流堂”,其亦被封为“二流堂堂主”,自此,一生荣辱皆与“二流堂”密不可分。
何物“二流堂”?原来在抗战期间,一些从上海等地转移到重庆的文化、戏剧、电影、美术、新闻界倾向进步、要求民主的人士没有住处,临时寄居集会在“一个公认的好人”唐瑜先生家里(一九七九年八月,新华社所发文化部为“二流堂”平反的通知消息中称,这是我党和一些党外人士联系的一个场所)。因为没有门牌,由夏衍在屋前竖了一块木板,上书“依庐”(一说“碧庐”)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经常在这里往来的,有吴祖光、吕恩、丁聪、方菁、张正宇、郁风、黄苗子、张光宇、盛家伦、萨空了、沈求我、戴浩、金山、张瑞芳、高集、高汾等人。这些当时的青年同志,因无固定职业,过着流浪的生活,有人笑说他们是“二流子”,住的地方戏言为“二流堂”(还请郭沫若题写了“堂名”)。不想十几二十年后风云变幻,从肃反到反右到“文革”,“年查岁审都成罪,戏语闲谈尽上纲”(吴祖光语),从此不得安生。凡住过或去过那里的人无一幸免,且株连无数毫不相干的人。
这些在“文革”中先期(或再次)被送上祭台的文化界精英,在这场浩劫中吃尽了苦头。随着粉碎“四人帮”后各类冤假错案的平反,一些“内幕”的逐被“解密”,读者迫切需要了解包括“二流堂”在内的一些冤案和人物被迫害的真相。一九九七年四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唐瑜先生的回忆录《二流堂纪事》。这是关心这一“事件”的读者所企盼的。
目录
阿朗书序
两公婆对话
唐瑜印象
唐瑜其人其作
“二流堂”主自传
风雨篇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