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8.00目录:图书,传记,文学界,综合,
品牌:张林岚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45 页码
·出版日:1999年
·ISBN:7805315485
·条码:9787805315485
·版次:1999年8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赵超构传》内容提要人谓我国杰出老报人赵超构(林放)先生有“三不朽”:1944年访问延安,写出了媲美爱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延安一月》;创办新中国第一张晚报《新民晚报》取得成功经验;六十年间手不停笔死而后己,作新闻性杂文万余篇,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本传记叙述赵氏生平包括与毛泽东交往成为中国共产党诤友的经历。
2004年,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举办的第二届“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日前在北京揭晓,12部作品获奖,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张林岚所著《赵超构传》榜上有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将真实地了解赵老的一生经历,从中将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张林岚(1922~)原名张世楟。浙江浦江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主编《吼声》周刊。西北大学肄业。民国34年(1945年)起,长期在《新民报》(重庆和上海的日报和晚报)工作,历任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文艺部主任、编委。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后,任编委、副总编辑,后专任评论员,并兼任该报主办的《漫画世界》常务副主编。以"一张"笔名撰写杂文、随笔,著有《月下小品》、《月下小品及其他》、《赵超构传》等专集多种。曾被选为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1987年经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为高级记者。1993年获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媒体推荐
后记
赵超构先生谢世七周年的日子,他的传记终于问世了。照中国的算法,今年“五四”是他九十诞辰。
想为他写部传记的念头,萌生已久,一直没有动笔,实非我的本愿。正如我在正文开头所说,他生前不但不让旁人为之立传,他自己也绝少谈他自己的私事。再加周围的种种阻力和我
自己的衰弱疏懒,一直拖延到去年春天,方才动笔。前后用了十个月时间,完成初稿,又向报社内外的老朋友蒋文杰(虞丹)、束纫秋(言微)、欧阳文彬、冯英子、沈毓刚和丁法章等在位的负责同志征求意见,作了一些修改补充,于今年春夏间杀青。
我与赵超构在新民报共事已有半个世纪。他是我的前辈和领导,大家的老大哥,关系在师友之间;就是在工作上的日夕接触亲承謦软之外,“吃喝玩乐”也是总在一起的。即使是像“史无前例”那样的艰难岁月,我们还是相峋以湿,相濡以沫,没有翻脸,没有“划清界限”,互相揭发,反目成仇,割席绝交。想到这一层关系,我自认为由我来写他的传记,义不容辞。至于学养、见识、文才远胜于我的作家,表示要写赵超构传的不是没有,他们自然也可以凭藉赵超构的文章、谈话、某些书面资料和社会传闻,写一部活灵活现的人物传记,但毕竟隔了一层,真正感性的东西恐怕不会很多。那传记也就难免隔靴搔痒。
不过,我也有我的难处。对赵超构其人其文,实在没有多少研究,不敢说对他有多深的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愈是接近的人,愈是看不清楚。就精神境界而论,知识分子总是云遮雾障,不是个个显山露水容易认识的。
八十年代后期,赵超构健康情况进一步恶化,频频住院就医,已有风烛残年的情态。我与他在武汉大学教书的堂弟赵贯东(晁鸥)同志曾拟过一个
始时他表示反对,连看也不看,烦躁地说:“我有什么好写的!”我盯得紧了,他干脆说:“等我死了再写吧!”
有一次,他心情稍好,我又拿出这个稿子请他审订。他看了一看,随手用红笔删削,划去大半,结论仍是:“不要公开发表”。
《年谱》稿虽然没有发表,但从他删改的地方多少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大半生经历之事的价值观,成了后来我写他传记时参照的一个标准。
本书中涉及传主的某些内心活动和行为细节,只能说是我从旁观察和体会所得,不一定符合实际。但如没有这些描写,记叙势必更加枯燥无味和概念化。当然,历史事件的大概状况,我还是力求真实的。
还有一个方面的素材,是我去年春天抱病赴温州调查采访所得。在苦雨绵绵的一个星期中,我在我的老伴扶持下,跑了温州、瑞安、文成三县市不少城乡村镇,了解到许多过去闻所未闻的赵超构青少年时代的旧事逸闻。如果失去这个机会,我相信这些历史陈迹将会随时湮没,永远无可追寻。
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文成县委宣传部、温州日报的负责同志和一直陪同我们奔波的文成县原档案局局长、《文成县志》主编朱礼同志等给我的帮助和盛情招待。 ……
编辑推荐
2004年,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举办的第二届“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日前在北京揭晓,12部作品获奖,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张林岚所著《赵超构传》榜上有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将真实地了解赵老的一生经历,从中将受益匪浅。
目录
奇风异俗中的童年
一天风雨暗温州
偶然走近新民报
遇见一个识货的老板
花坵湾的大哥哥
走向延安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刘基故里、刘基庙、刘基墓,是文成以至温州的人文景观。离西坑梧溪都不超过五公里。明清以来,一直有人前往攀今吊古。民国至今,更是浙南有名的风景名胜,中外游人不绝于途。刘基庙在南田华盖山,建于明天顺初年,是座四进单檐二合院式古建筑,构造粗放而严谨,梁柱上有匾对无数,章太炎、蔡元培、于右任和正德皇帝都有留题,称赞“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的话,不胜枚举。刘庙正殿屏风之上,大书刘伯温格言:“夫大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能左右自己。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势;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这样的思想教育,对赵超构后来的论天下之事,观天下之势,应天下之变,不可能不产生影响。刘基的一部文笔优美,意气奔放的《郁离子》,他是从小就在塾师督促之下熟读了的。
在龙川乡下宅巷的那条溪边,赵超构到底生活了多少时间?连他自己也已说不上来。他只知道自己八岁时离开龙川,到了屿头。到屿头之前,先后住在甲边、梧溪、龙川下宅巷。
为了写这本传记,我专程去了文成龙川乡。看看传主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
龙川乡地形与梧溪相似,有“七井八仙岩”等景观,也是门前一条大溪,河床比梧溪小些,枯水期满溪滩都是大大小小的卵石,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就不计其数了。夹岸是高高低低的山峦,山巅有将军岩、纱帽岩、公鸡岩、狮虎岩、火钳岩、白岩;山下老街上,生出一座切谷岩,切谷就是稻闸。这大岩石显然也是大水从山头上搬来的。“七井”则只剩下一井,其它的井都湮没了。由此可见,这些村落都先有溪水,后有人家,沿江定居形成村镇。龙川乡旧名龙凤凿;凿是山多大石的地方。大溪还有个名字,叫作大峃溪。由此东下,是今天的文成县治所在的大峃镇。大凿溪汇合泗溪,注入飞云江后东流人海。如果不是常常闹水灾,这里实在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赵超构一家和上下两宅的村人,都靠山依水而居。因此他家有上下两座宅子,是曾祖恒东先生手创的产业,存在二百多年了。住房都是木结构的瓦房,双檐两层,五开间,前后两进。门面有一列木头的廊柱,但比起梧溪富家的老房子来,气派要小得多。赵廷臣一族的“同春堂”,是个大家庭。兄弟二人共分八房,赵超构同辈的兄弟姐妹有十七八人之多。赵标生是长房,超构则是长房长子。照今天的说法,在家族中也算得是个小皇帝了。
幼年的赵超构生活在龙川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对这里的古朴民风和风景如画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