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90目录:图书,传记,社会百相,宗教人物,
品牌:刘诚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780668705X
·条码:97878066870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媒体推荐
前言
情僧与诗僧苏曼殊
苏曼殊,是个一生都和情产生不解之缘的诗人,同时又是终身以佛陀为人生皈依的僧人。
他短短三十五年的生活历程,是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剧烈的动荡中度过的。乱象频生,苏曼殊常常有意无意地被牵人动荡漩涡的中心或接近中心的边缘,成为众生所瞩目的人物;而他内在的情感世界,既欲远离沸羹蜩螗的现状,又对民生国事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人生即是矛盾,对于苏曼殊来说,似乎更有实际的缘由;然而,他遁迹佛家之清静的精神苑囿,不仅是为了消解、对抗昏暗浊世的有形、无形的压力,并且也有与生俱来的因而是难以解脱的宿命的推力。
寻花问柳的行径,是苏曼殊意欲避世以求慰藉的另类举止:灯红酒绿和轻歌曼舞令人迷醉,那些善解人意的女性,能给苏曼殊带来他人无法替代的温情及刺激。在这个诚心向佛的“和尚”、“大师”眼里,妓女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他在海外乃至病重时,还念念不忘上海的那一群可人的年轻女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家如此说,苏曼殊是否也以此作为支配自己的为人和行事的意识呢?由于他终身未娶,又自幼缺少家庭的关爱,因此,对女性的兴趣和钟情,是心理上的——种自我补偿。
苏曼殊的本性是诗人,只有诗歌才能承载和化解个人的真实的丰富的感情。
他的诗歌(还应包括绘画)使他生命的存在个性化和艺术化了。从古典诗歌的源流上看,其风情和格调远契中、晚唐,近则得益于龚自珍;—一些诗篇弥漫着伤感及哀怨,无疑,这是其一生依止不定的流离生涯的投射,也是对于男女之性爱的欲离还即、欲即还离的矛盾情感的显露。豪迈硬朗之气的匮乏,似乎和他的革命意志相背,但这恰恰表现了苏曼殊诗歌独特的内向性。换言之,他写作的情态就是精神上的内视反省,寻愁觅恨。
目录
前言 情僧与诗僧苏曼殊
汉、和混血儿的夙慧 日本横滨
心灵的创伤 香山—上海一横滨—东京
潮起东瀛东京
初试锋芒上海
从湘江到珠江 长沙—香港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东海滔滔,水天一色。
自19世纪后期起,往来于中日之间的轮船就不绝于途;或经商,或求学,或探亲访友,或亡命海外,等等。颠簸之中的人们怀着希望和憧憬、惆怅和无奈……
此刻的苏曼殊,正与嫡母黄氏及舅父黄玉章乘海轮向广东家乡进发,同行的还有庶母大陈氏之女苏惠玲。随着海浪的起伏,尚懵懂不甚了事的苏曼殊的大脑正在拼凑着家乡的模糊图景。船中的各色人等带着不同的表情,在他的眼前晃动。从小就欢喜在纸上涂抹的他,目光投向了一艘迎面驶来的汽船,情不自禁地索要纸笔画了起来。
回到祖籍所在,应该说是苏杰生和黄氏的主张:逐渐长大的三郎已经到了就学的年纪,他的根基在中国,祖先的在天之灵会召唤后代们回到华夏大地、回到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的故乡。
祖父苏瑞文、祖母林棠,对于在遥远的异乡出世的孙儿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二老非常仔细地从上到下打量端详着苏曼殊:“阿戬这孩子的身体里流着东洋人的血呢……”这样想着,但眼光里还是流露出了慈祥及宽慰:这孩子毕竟是咱苏家的后人。
离开了母亲的苏曼殊完全被笼罩在与日本横滨不同的氛围中,到处都能遇到新奇的甚至带有怪异的目光;他觉得自己差不多成了村子里最引人注目的人了。由别人直直地注视的感觉可不怎么好受,而这样的眼光又几乎无法避开。如果在日本,他可以躲人母亲宽广的怀抱,母亲会给儿子精神和心灵上的翼护。而眼下,周围的自家人,从祖父母到兄妹、叔婶,有的亲近,有的疏远,谁又能无微不至地觉察出他心底的不安、惶惑呢?很快,被冷落的感觉产生了。苏氏是个颇大的家族,年纪和苏曼殊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一群。看着那些无忧无虑的兄弟姐妹们,
父母在一旁的叮嘱及呵护,疼爱的脸色,他的鼻子不由发酸。于是,河合仙那熟悉的微笑的面庞不时地浮现。
更令人心寒的也许是那种视之如“杂种”的不屑神色与窃窃私语。在归国之后的多年里,苏杰生的其他侍妾天然地对他抱有敌意。年少的苏曼殊忍受着孤独寂寞的煎熬,他孱弱的身体实在不堪承受这样的精神压力。他的言语一天一天地少了,即使有人逗他说话,他也往往心不在焉。沉默往往是此时的他唯一的举动。
幸好,在简氏大宗祠村塾的读书时光给苏曼殊带来了一些快意和安慰。塾中同学有他的两个叔叔和兄妹们,其他沾亲带故的也不少。大家常在一起多少抵消了他的孤寂感。读书之佘暇,还与长兄苏煦亭、堂兄苏维翰等到野地里游玩,孩童调皮的天性又回到他的投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