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1.20目录:图书,传记,社会百相,宗教人物,
品牌:丁韪良
基本信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30 页码
·ISBN:7563346090
·条码:9787563346097
·版次:2004年5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丁韪良的《花甲忆记》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它详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华生活的头四十七年中的感受和他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其独特的在华生活经历,丁韪良在漫长的岁月里扮演了各种身份不同的角色,接触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成员,亲自参与或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他长期担任同文馆总教习的职务,跟总理衙门大臣们毗邻而居,朝夕相处,从内部观察到了中国的官场,因此对于大清王朝的腐朽和中国社会的落后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批判。但正如丁韪良自己在原书序言中所强调的那样,他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尤其是勤劳善良的普通老百姓的描述还是富有同情心的。他的回忆录无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丁韪良:在中国生活了62个年头(1850—1916,中间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是当时在华外国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媒体推荐
书评
一位著名的美国传教士的回忆录,主要描述了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起伏动荡的晚清帝国,亲身经历了晚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天津海战、天津条约、洋务运动及同文馆、清廷早期外交活动等。本书为当代国人提供从西方人角度审视中华文明近代史的独特视角。
编辑推荐
谨将此书献给我的孙辈和全体美国人民,希望它能使大家关注一个伟大民族的未来,美中之间的关系将来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紧密和重要。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本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也是历史研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作为外国传教士、清廷的外国顾问和美国公民,丁韪良对于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观点和看法跟我们传统教科书中的说法出入很大,其中也不免有严重的偏见。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为了保持历史文献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们将其按原文忠实地译出,这并不表明我们完全赞成他在书中表述的观点和看法。
目录
第一部分 在中国南方的生活
第一章 初识中国
第二章 沿着海岸的北上航行
第三章 学习汉语
第四章 宁波的场景
第五章 场景与事件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丁韪良生平大事记
丁韪良:在中国生活了62个年头(1850—1916,中间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是当时在华外国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1827年,这位未来的传教士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的一个牧师家庭。
1850年,丁韪良志愿参加美国北长老会的海外侍教使团,井被派往中国的宁波。作为美方的汉语翻译,他亲自参与了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此后,他从宁波转到了北京,在那儿传教并开办学校。
1863年,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美国人惠顿的
1869年,在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大力推荐下,丁韪良辞去了在美国北长老会的教职,出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光绪皇帝授丁韪良二品顶戴,井任命他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
1902年,清廷颂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丁韪良被重新任命为总教习。但西教习们因向清廷要求补偿薪金引起纠纷,新任管学大臣张百熙借经费紧张为由,集体辞退了丁韪良等西教习。
1916年12月17日,丁韪良在北京去世,与妻子同葬于西直门外的一块墓地。
点此购买报价¥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