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4.40目录:图书,传记,人物总传,中国,
品牌:张文中
基本信息
·出版社:花城
·页码:317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36042752
·条码:97875360427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对两岸三地各界文化名人的精彩访谈二十多篇。作者利用自己均在三地多年居住过,现又是香港资深媒体人的独特资源,用细腻的生活笔法,特别的采访技巧,使读者轻松了解到三地学术、文学、流行文化等领域的前沿动态。李敖、陈映真、何冀平、陈果等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跃然纸上,在本书构成的平台上共同组成多元的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激烈状况,极具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媒体推荐
代序
杨锦鹿(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时事评论员)
用心用笔记寻的文化旅馆程(代序)
知名作家、独立电视制作人张文中最近又推出一部新著,收集了作者近年来行走两岸三地的人生旅途上,接触政治、思想、学术、文化以及新闻媒体闻人名家的现场记录。诚如作者所指出,这是他对两岸三地文化现象多元观察的思想集成。倾听新世纪、记录新世纪初始亢奋与嘈杂的声浪与音响,或许是作者将散见于网际网路、平面媒体以及电子媒体上的人物专访结集成册的初衷,但却在有意无意之间,给人们搭建一个两岸三地文化互动的平台,提供了人们窥探两岸三地思想交流的窗口,这是香港文化人在新世纪之初,为两岸三地以及所有华人所作出的一项值得赞许和肯定的贡献。
张文中出生于台北,成长于上海,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举家南迁,在香港谋求人生的更新发展。这种人生经验,使张氏与两岸三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他对两岸三地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用心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相信也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承担。他先后担任过报纸记者、出版经理、杂志编辑、电视专题编导及主持人、电视专题制作人以及网路工程策划,既有平面媒体的素质养成,也有电子媒体和网际网路的丰富经验,加上作者本身是本港文学界的一支健笔,长期累积的文学涵养和敏锐独到的观察力,这种独特而多姿多彩的人生阅历,使得作者对两岸三地文化思想脉动的触摸,以及更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优势。
张文中的文章,不仅有平面媒体的行文流畅,也有电子媒体的视觉形象,更有网际网路多媒体的力度和质感。张氏在平面媒体所采用人物专访的基础上,以文学的笔触,结合学术研究领域口述历史的特色,避免人物专访或特写容易出现的乏味、抽象、人性化的勾勒,以及俯拾皆是的感性描绘,使得每一位受访者的形象鲜活、生动、充满个性、各具特色,与读者几乎是“零距离”的接触,笔者郑重推荐此书的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历史发展际遇的迥异,两岸三地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分别走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道路,意识形态以及价值体系的歧异亦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出现了若干显见的障碍和区隔,但中华文化仍是联系三地的纽带,只要带着一分虔诚,一点真心,没有思想的商业消费城市——香港、充满民粹和激情滥觞多元化的台湾以及曾经禁锢但思想园地已经苏醒的祖国大陆,在文化讯息的交流中,并没有太多的人为障碍,人们可以找寻愈来愈多的共同语言。
张文中所采访的对象,涵盖面很广,多元的观察视角,容纳了不同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这些对象中,既有台湾左翼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学者思想发展轨迹的追寻,也有大陆自由派学者以及所谓新左派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转型路程的痛苦思索;既有像李敖“脱下裤子谈思想”的潇洒自如,也有海外游子的苦吟低唱;既有两岸三地电影人的酸甜苦辣,也有港台传媒人对风云涌动传媒竞争时代的检视和反省,专栏文学、武侠小说、女性电影、现代美术、流行文化、海派文化以及一些标新立异的次文化现象都是作者 观察入微的对象。这些受访者未必有机会济济一堂,彼此交换对两岸三地文化现象研究心得,但在张文中用心搭建的平台,他们却找到了心灵沟通汇集点,找到了脑力激荡的文化绿洲。
……
目录
杨锦麟 用心用笔记录的文化旅程(代序)
思想
“我是准?”:台湾自由主义的身份危机
——钱永祥访谈
《人间杂志》: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理想
——陈映真访谈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深圳经济刺激香港需求
张文中:你觉得未来香港和深圳两地经济互动的趋势,可能会有哪些方向?
国世平:可能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深圳的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将来会放到香港去,它要利用香港的融资渠道。你在香港上市或融资,如果只是在香港租一个很小的写字楼,那么银行对你这家公司是不会有信心的。现在香港股市的红筹股都遇到这个问题,第一步的融资都做得很好,第二步,人家一看你的门面,你是一个小办事处,他怎么对你有信心?怎么去买你的股票?假如我把公司总部搬到香港去,人家一看,啊,国际跨国公司,对你就有信心了。那些公司通过香港的融资途径,筹集源源不断的资金,将来甚至可能上升为蓝筹股。另外,它还可以利用香港的市场,因为香港对国际市场的敏锐度是非常高的,而且非常方便,它搬到香港去,利用香港的市场人才,开拓整个全球的科技市场。还有香港的讯息市场,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利用它,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得高科技信息。在这些方面,香港的优势是无法取代的。这些公司总部进驻香港之后,会稳定香港写字楼的楼价,也解决了香港高层管理人才的就业问题,带动香港经济的增长。
张文中:你的意思是说,让深圳一定数量的高科技公司到香港建立起有规模的营运总部,从而刺激香港本地的各种市场需求?
国世平:是的。未来两地经济互动趋势的第二个方向,是大量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香港低层次的劳工,将来可以流向深圳去求职。微软的副总裁曾经对我说,深圳没有劳工。我听了大吃一惊,深圳这么多人,怎么会没有劳工?他说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原来意义上的工厂的劳工,一个月两个月就能把技术学会了,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这些劳工都是农民工,汹涌而来,汹涌而去,做几个月就回去结婚了。但是高科技企业的劳工要有一定的积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所以希望对他们培训完了,不要走,最好是两三年内不要流动。在上海,就有这个优势。那些高科技企业招收的都是当地人,比较稳定。但是深圳不行,深圳大多都是外来人口,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多,外地农民工也多,中层的技术工人比较缺乏。怎么办?我认为,这个断层可以由香港本土低层次的劳工来填补。我看到现在就有很多香港人到深圳来打工,现在分布的行业主要在精品店、名牌时装店,她们懂粤语,还会说英文,每月工资2000元,做生意比较灵活。请一个内地人也要1500,多500就可以请一个素质好得多的香港人,老板愿意。我们做过一个计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