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7.5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中国史,综合,
品牌:王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317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500450877
·条码:97875004508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以鲜活的史实刷新历史的成见,填补史学记载的空白和盲点;努力展示历史人物性格 的丰富性,揭示历史事件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脸谱化;给予重要人物的历史话动和平民百姓的历史命运以同样的重视,拓宽史学的视野,从政治史向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广泛的领域延伸,再现历史的丰富多样性;内容上兼顾史述和史论,以述为主,述论结合,注重可读性;包容不同的意见的争鸣,对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回忆与评价,通过讨论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口述历史》第三辑在体例上仍沿用第一、第二辑的范式。仍设“评议与思考”、“逝者留声”、“名流青史”、“百姓沧桑”、“长卷先睹”、“多维视角”等栏目。以鲜活的史实刷新历史的成见,内容较前两辑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学术上的理论论述,又有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回顾,本辑的人物重点是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群体,事件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既有较篇的史料价值,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编辑推荐
给“口述历史”定性定位,最好的名称就是借用我国传统的史学典籍的一种称谓:《实录》。“口述历史”只应该严格地规定为对于当事人(亦即口述者)亲历而非传闻的如实记录——实事实说。真实性,是“口述历史”的灵魂。本书记录了以20世纪这一百年革命当中一些老同志亲历亲为的史事,这些珍贵记忆作为了现在要作的“口述历史”的主题。
目录
编者的话/1
卷首语:机不可失,“抢”字当头丁伟志/5
评议与思考
《口述历史》暨《口述自传丛书》出版座谈会纪要/3
逝者 留声
黄万里先生访谈录 黄万里口述唐少杰采写/31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张岂之(原西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口述历史》的定位很重要。既然是《口述历史》,作者就不是一个人
,记录的人也是作者之一。好像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定位不是很明确,口述历
史的整理者绝不是简单地录下音,然后复印出来。黄药眠先生是学者,在他
的书里找他的学术观点是什么,他的体系是什么,找不出一句话来,所以我
对这书没有什么兴趣。学者的口述历史,就需要了解学者的学术观点的形成
,在什么基础上,变迁如何。《舒芜口述自传》也回避了很多问题。当时他
有一篇文章影响很大,在第四章里把为什么写《论主观》写出来了。将来口
述历史里写文化人,写学者,我们一定要符合口述历史的原则、定位,不能
是一般记录下来就叫“口述历史”。高等学校也搞口述历史,学者、读者认
为高等学校比社会科学出版社弄得还好,那我们就继续不下去了。我建议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研究胡适口述历史,整理记录者是唐德刚。两个人都做了
充分准备,唐德刚注解多的不得了,我们在注解里感觉胡适的学术思想,看
这本书很有启发。胡适的口述历史里写不完,还有很多,所以他又有一本书
,叫《胡适杂议》,也是学术著作。要做细,要深刻,当时胡适50多岁了,
还不到60岁,还有精力来写,一代的文化巨匠,为什么请别人写、查材料,
而且还有所探讨。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平,不能称为口述历史。写学者的时候
要注意他的学术观点,怎么行文,来源哪些方面,怎么变迁,有哪些影响,
这样搞学术的人看了以后觉得有价值。我们找哪些人去写,要找有水平的人
,而且要了解这个人的学术,不是一般的研究人员。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口述
历史的人做,我们这个工作很难在历史上留名。表述方面深入浅出也是很必
要的。现在看这本书就像看小说一样,对搞学术的人没有什么启发,学术性
不够,跟我们印象中的口述历史差距很大。每年少出一点,但是质量要高,
而且请出版社帮助传主找相当水平的记录者一块儿研究,起码有几年的时间
要完全投入到里边去,不光是记录整理,就出了一本书。把标准提高一下就
会好一些。P20-21
点此购买报价¥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