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浏览器市场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微软IE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停滞也让不断涌现的浏览器新秀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们极力想在这一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除了Firefox和Opera之外,在过去5年内至少有4种新的浏览器崭露头角,分别是Tablane、Flock、傲游(Maxthon)和Avant.
这四种浏览器各有特点,Tablane捆绑了网络搜索共享工具,使得用户的搜索结果可以共享,免去了使用Google搜索的麻烦;Flock提供了博客、图片共享和书签功能;而Maxthon和Avant专门为中文网站进行了优化。
虽然这几款浏览器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特点,不过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于新功能和新技术的需求。现在距离微软IE浏览器打败Netscape已经有7年时间了,在这几年中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用户对于浏览器的功能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
相比之下,IE近年来在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创新,这无形中为浏览器新秀的崛起创造了机会。而且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线广告产业已经相当成熟,除了搜索和文本广告之外,创业公司很容易找到其它的赢利方式来养活自己。这也就不难理解市场上为何出现这么多新的浏览器软件。
其实浏览器市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Netscape在1994年时的市场份额还接近90%,然而自从微软向Spyglass公司购买了IE的源代码并将IE免费发布之后,Netscape的市场份额便直线下滑,到1999年时已不足30%.微软还为了此事而惹上反垄断诉讼,不过IE在浏览器市场的垄断地位便从此奠定了下来。而Netscape也在那一年被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然而,自从微软赢得了浏览器市场的战争之后,IE浏览器的开发便处于停滞状态。微软也屡次因为IE的安全漏洞而遭到公众的批评。即使是在竞争对手Opera和Firefox已经提供分页浏览和RSS功能的情况下,IE仍然是不思进取。JupiterResearch分析师Joe Wilcox认为:“微软在赢得了市场竞争后却主动放弃了统治权。”
与此同时,新一代的网民也成长起来。他们不仅仅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还把它当成了一种社交媒体,他们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也更迫切。
Flock联合创始人Geoffrey Arone表示,与不断成长的用户相比,浏览器的发展相对滞后,主流产品提供的功能与十年前没有差别。正是看到了这一机遇,Palo Alto于2004年在Firefox代码的基础上开发出了Flock浏览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下载量便已突破30万。
相比之下,Maxthon和Avant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更大。它们分别是由陈明杰(Jeff Chen)和车焕新(Anderson Che)及其所在团队开发。其中,Maxthon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次于IE,下载量已突破5000万,百度网站17%的查询流量都来自Maxthon浏览器。Avant的下载量也已突破4000万。
除了在技术上创新之外,Maxthon和Flock等浏览器新秀还改变了浏览器的商业经营模式。当年Netscape的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完全免费却没能找到成功的赢利模式来维持公司的动作。
多亏了网络广告行业的发展,现在的创业公司更容易通过广告获得利润。Google在这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浏览器的开发人员只需要将Google工具条嵌入软件中便可根据搜索的流量来获得分成,从而提供技术开发所需要的资金。
Tablane 和Maxthon还计划将产品的应用范围拓展至手机和移动设备,因为这一市场并没有像IE这样的垄断者存在,发展相对容易。
不过说到底,浏览器的任何发展都要以桌面市场的成功为前提。JupiterResearch分析师Joe Wilcox认为,微软新版IE 7.0的发布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是件好事。因为每一次软件界面的改变都可能会导致原有用户的分流,从而为竞争对手们创造机会。
当然,浏览器新秀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以Tablane和Flock为例,它们目前主要依靠用户捐款的方式来维持,分析家们对这一模式能否长久维持下去感到怀疑。而Maxthon 和Avant的当务之急是把市场拓展到中国以外,扩大用户基础,找到稳定的收入源。
Tablane创始人Julian Ellison表示,找到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比垄断市场更重要,他从来也不敢奢望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朝一日能超越IE.其他几款浏览器的创始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毕竟在面对微软这样的庞然大物时,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贸然去触犯她并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