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找工作不料引来骗子"求职博客"把自己卖了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来,一股“求职博客”风在大学生中悄然刮起,学生们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求职博客,希望企业能从中看到更完整的自己,没想到,很多正规企业表示没兴趣的同时,倒引来了一些骗子公司的骚扰。

学生:展现自我

记者浏览了一些人才网站,在中国教育在线的就业频道上,看到了“求职博客”。

一个名为“个人主页”的专栏列出了一系列名字,点击进入后,发现里面的形式和普通博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内容带有浓厚的求职意味,除了分门别类地收录了个人的生活照及日常的见闻和感受外,还包含了个人简历、学术论文等传统简历内容。

某大学的黎莉已经是“求职博客”的好手了,她在中国教育在线上的个人求职博客“水禾的天”,已经成为该网站推荐的2个主页之一,访问总数近7万次。通过上面的信息,记者联系到她本人。

“我的博客是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建立的,当时只是觉得很新鲜,也是一种机会嘛,就注册了一个账户。一天就弄好了。”黎莉又把博客的地址提供给企业,不仅有中国教育在线上的求职博客,还有在其他网站上的两个博客。

企业:没时间看

黎莉自建成“水禾的天”以来,只接到过3个单位的电话和4个单位的电子邮件,称通过她的博客简历了解了她的情况,想邀请她参加应聘考试。但是黎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和其中任何一家企业达成就业协议。

记者联系了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招聘部,工作人员张小姐表示,“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关注博客内容。接到简历,我们会输入自己的人才库,它有自己的格式。除非对方的简历内容太少,我们会从博客上寻找更多信息,但是我们更倾向于直接和对方联系,因为网上的东西真假难辨。”

华东师范大学的钱同学也有点担忧,“简历本来就是应聘者对自己的材料进行筛选,把最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用人单位。如果把博客内容提供给企业,等于是让他们帮忙筛选,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老师:存在隐患

由于博客简历的目的之一就是欢迎尽可能多的企业来浏览,因此在网上处于不设限的状态,作者的个人信息完全公开,很多正规企业表示没兴趣的同时,倒是有一些骗子公司开始频繁光顾。

在网上开求职博客的小曲透露,自己就遇到过疑似骗子公司的企业。今年有人打电话给她,称公司经理看了她的求职博客,有意和她谈谈工作意向。小曲在网上查到了该公司的网站,但同时也查到了一篇关于求职受骗的新闻报道,该报道提醒读者小心骗子公司,其中曝光的一家骗子公司和这家公司名字很相似,她便放弃了这个“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刘继亮老师听说有求职博客这种东西存在的时候,提醒毕业生要摆正心态,不要在就业压力面前盲目尝试,同时要提高警惕,树立自我防范意识,不要在求职博客中公布过于详细的信息。“没有必要把家庭住址和电话等私人信息都写上去,给个手机号码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也可以写学校的联系地址,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安全。”刘老师建议。

刘老师指出,学校公布的就业信息是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筛选的,比较可靠,但是学生从其他渠道联系的单位就不一定了。学生在应聘前,可向老师、同学、朋友等熟人咨询,确定没有危险以后再行动。一旦受骗要向相关部门反映,不要吃哑巴亏。刘老师还呼吁学生们自己联合起来,通过BBS等平台,互相提醒,曝光自己遇到过的不正规企业,利人利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