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网民的使用体验中,百度是和免费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免费是百度吸引网民并留住网民的根本,作为搜索引擎,不管是Google、yahoo,还是搜狗、爱问,对个人用户免费是大家一致的战略选择。
然而,回望2005,撇开百度上市、版权官司等事件,从盈利模式与战略拓展的角度看,却已能让我们在2006年的年初清晰看到,百度面向个人用户的收费战略竟已初现雏形。
2005年5月18日,百度推出实行包月收费方式的影视搜索服务,这是百度在2005年推出的第一项面向个人用户的收费服务。
2005年8月10日,百度又赶在七夕节前推出了供网民传递祝福的收费产品――百度传情,网民需要通过百度的个人在线支付体系,用百度币进行支付后方能使用该服务。
如果说仅仅凭借这两个相继推出的收费业务尚难表明百度要尝试收费盈利模式的话,那么,如下的一些举动,则会让我们对这家跻身于盈利模式单一的搜索引擎业的百度,开始另眼相看。
2005年,百度已分别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在电子商务层面达成合作关系,这一年,百度与盛大、网易以及银联、支付宝等公司之间亦不断传出合作消息。有数据显示,在过去半年,百度已同23家具有支付功能的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百度战略合作总监任旭阳对此介绍说,这23家公司分成四类,即一种是盛大、网易这种虚拟货币发达的网站,一种是招行、工行为代表的网络银行,一种是银联、网银在线、PayPal、支付宝为代表的在线支付公司,还有就是中国电信、网通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
不难看出,百度通过在电子商务层面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布局,已经为其面向个人用户的收费战略织就了一张打尽网上银行、在线支付、虚拟货币、手机付费这几大当前最流行、使用最多的付费方式的大网。而这个网的核心在2005年也揭开面纱,那就是百度币的推行。
如此,有了收钱的网,有了自家的币,也有了投石问路的几项收费服务,2005年,免费已不再是百度的唯一,一个面向终端个人用户收费的百度初现真实的雏形。
2006,收费野心或将彻底爆出
2006年,或许是百度收费野心以更大的手笔一一爆出的一年。通过以百度币为核心、多种时兴支付手段全力辅佐的在线支付体系之网,百度要做的或许并非仅仅向个人用户收费来赚点小钱那么简单。
据有关媒体报道,用户可以用盛大和网易的虚拟点卡购买百度的内容,只不过点卡要按照市场价值的比例换成百度币。对此,百度战略合作总监任旭阳解释为是“打破了所有支付工具的障碍,将能够转化为百度币的支付手段基本都聚拢到百度的旗下”。而在互联网专家吕伟钢看来,“如果百度的这一设想成功,那么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候,百度币就可能成为任意兑换其他虚拟货币的‘硬通货’。”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敢去想象。
可以预见的是,2006年,百度必然会通过内容上的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支付体系之网和巨大的用户资源,来赚取除广告盈利之外的利润。据媒体报道,今后百度围绕搜索引擎将为用户提供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付费精确搜索,即指定的数据库搜索、音乐、电子图书、软件;其二,建立百度虚拟社区,发展虚拟社区增值服务,比如贴吧中的虚拟头像和道具、百度知道等都可以收费;其三,联合一些内容提供商,发掘一些创新的收费内容。
2005年,从百度影视的推出到百度传情的上线,从广结银行、支付公司等金融支付盟友到百度币的推行,习惯了免费百度的用户正被百度收费策略的推进与业务步伐的提速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庆幸的是,包括百度影视、百度传情以及百度币等一切与收费有关的新服务或新举措,与百度的搜索主业相比,在用户中的影响都还非常有限。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在2006年的某一天,面向用户端的收费当真成为百度的盈利重点,那么,彼时的百度是否还是那个致力于提供中文免费搜索服务、并且籍此登上了纳斯达克、打造了中国搜索市场神话的百度?
收费,增强还是打散竞争力?
百度收费战略的出发点,或许是基于如何利用其搜索技术,通过对互联网上的各种数据的深度系统的检索与整理以及适当的自主研发或联合推出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百度巨大用户群中一部分有相应需求的用户。只不过,与百度的免费搜索服务相比,这是需要用户付费才可以获得的。
搜索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向来为业界所担忧。那么,百度面向个人用户的收费是否能增强其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企业的发展分短期盈利需求和长远利益考虑。百度在广告盈利之外大胆尝试个人用户收费,又是否会因此而打散其已有的用户忠诚度,在Google、Yahoo加大中国市场拓展之际,反而因收费而把用户推给了一时半会不会收费的对手呢?
看看百度的对手,Google在2005年行动很多,但唯独没有投入精力去改变的就是盈利模式的单一问题。广告依然是Google唯一的盈利模式。而在这一年,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得到了微软的跟进。微软要在搜索市场上突围,微软在网络广告的盈利能力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和努力。
实际上,包括Yahoo在内,几乎所有的主流搜索引擎都依然在免费提供搜索及各种衍生服务。盈利模式的单一在百度看来可能是束缚其进一步发展的要害,而在Google的眼里这或许压根就不是问题。
百度在盈利模式上正与国际搜索巨头们背道而驰,这或许是本土百度以其对中国互联网市场更深入了解下的明智之举。然而,Google、Yahoo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有其国际化思维和前瞻性眼光,那么,究竟是他们忽略和疏漏了面向个人用户收费这一广告之外的盈利良机,还是百度大胆创新的收费盈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检阅?究竟谁的模式是阳光大道?谁的又是独木小桥?在2006,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