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人生与我所受到的教育紧密相关。我与北京大学的渊源深厚,我19岁从山西考到北大,4年后从这里去美国留学。回国创办百度之后,我最初的一些员工就是北大的老师和学生,而创业地址就在北大资源楼。百度发展起来之后,搬了两次家,而现在公司的新址就在北大对面。从我的办公楼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北大那让人熟悉的校园,正是在这里,我构建了我的思维,确立了我的志向。而我的起步,却是从国外留学开始。
我能够进入搜索领域,是因为我在美国的导师,他预见到未来市场对信息检索的需求,要求我做信息检索的研究,而不是他自己的专业。在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硕士毕业后,我来到为《华尔街日报》做网络版的一家公司。在这家公司,我是唯一做实时金融新闻检索系统的人。在华尔街的三年半时间里,我每天都跟实时更新的金融新闻打交道。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位少年天才式的耶鲁博士,他从技术和观念上都给予我很多启发。1997年夏天,我来到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猎”到我的工程师把自己对搜索系统的全部技术都教给了我,还和我一起讨论初创公司的各种风险等问题。我亲见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风光以及后来的惨淡。我开始思索企业运行,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本书《硅谷商战》。
如果了解我这段经历,对我现在浓厚的忧患意识就可以理解了。当年我们在Infoseek工作时,高速发展中的工作压力总使人达到“崩溃”,同事们会打赌:“下一个会是谁?”
从1996年开始,我频繁回国考察,我相信中国才会真正赋予我一个创业机会,但对选择进入时机,我一直比较谨慎。1999年我以国庆大典观礼嘉宾的身份回国时,中国互联网进入狂热状态,.com、email已经让老百姓耳熟能详了。我那时相信,辞职回国创业的时机到了。
1999年底,我和伙伴回国创业。尽管我一开始很慎重,但只要我认定了,越是别人不看好的事情,我就越会去做,非常专注地去做。我进入了当时不被看好的搜索行业,因为我相信搜索将对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当时我们的对手是Google的中文服务。我们开始研究中国文化,推出了更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中文搜索。之后,我们和网易、搜狐等网站结为联盟,为他们提供搜索服务。2003年,百度转换商业模式,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展开“竞价排名”付费搜索服务市场推广活动,目标直指数量庞大但是营销无门的中小型企业。现在已有数万家企业在百度网页上交费排名次,续费率达85%。另外,百度的贴吧和“知道”都成为受到网民喜欢的产品。
百度上市之后,一开始股价很高,后来跌了一些。每次总是有一些相关的报道和说法。其实,我和我的同伴都对股价变化有足够的预计。我本人并不会每天去关注百度的股价,更不会为了股价改变什么。我的理想是“做属于中国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