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TD-SCDMA芯片厂商几乎以同样的姿势期待3G时代的来临。
来自重邮信科、大唐移动等多家企业的消息称,目前它们正在TD-SCDMA产业联盟支持下,进行新一轮芯片方案的测试,并对以往推出的测试版本更新升级。
而它们同样不约而同地在测试场外展开角逐。除芯片产品本身外,它们在资本、生产制造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开始了新一轮竞争。
半年测试
大唐移动终端产品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唐如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已推出的TD-SCDMA芯片总体来看“是健康的”,目前正在进行大量测试,以及版本的优化。
“从现有芯片性能来看,已经比刚推出的时候有了明显提高。今年一季度,这些优化过的TD-SCDMA芯片将肯定能够大量交付使用。”唐如安说,“实际上,已经有许多终端厂商在用了,只是因为没有牌照,它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商用化与产品化。”
最后一轮测试已经开始。此轮测试已从室内转向室外,被称为“应用示范网络试验”,旨在模拟商用化应用。此次测试周期约半年,从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年中结束。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消息称,年后将可能在北京、上海外再选第三座城市,以拓宽TD-SCDMA终端测试范围。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包括联想、海信、迪比特等多家手机厂商的几十部产品将参与测试。国外品牌也不甘落后,基于天?(大唐移动和飞利浦的合资公司)芯片的三星、飞利浦3G手机,基于凯明信息芯片的LG手机也将作为测试样机。
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余玉书曾透露,今年年初, TD-SCDMA 标准3G 手机还将在更大规模的试验网上测试,到时会有几千部手机同时参与。
“每轮测试都是向实际商用的进一步靠近。”凯明信息市场部经理傅岳林表示,也只有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测试,才能真正发现TD-SCDMA制式下手机终端的技术盲点,更快提高技术成熟度。
不过,即使今年上半年信产部发放TD-SCDMA牌照,建设一张覆盖全国的网络也同样需要一段周期,这意味着,TD-SCDMA芯片出货方面将可能因此而受制。
傅岳林倒很乐观。他说,参照以往GSM网络建设与终端发展进程,“是网络等终端,而不是终端等网络。而且,网络建设过程与终端成熟过程基本一致,从时间点来说,双方相辅相成。除了LG已经推出基于我们芯片的手机外,一旦开放,索爱等大厂也将很快推出商用化产品。”
2003年便研制出全球首款TD-SCDMA手机样机的重邮信科,其目前测试样机数量并不多。不过它目前正与普天系手机厂商以及上海龙旗(贴牌企业)紧密合作参与测试。
“我们选择终端厂商的标准是,要有二次开发能力,有下游渠道资源。除普天与龙旗外,我们准备再选一到两家。”重邮信科公司副总经理郑建宏说,公司目前正在加紧对版本方案进行升级,并开始进行3G增强型技术研发。而在向双模芯片技术演进上,重邮信科也已做好准备。“我们的规划是,两个月通过测试。”
而展讯公司副总裁赵劲松此前对本报表示,完成测试不是一劳永逸,最重要的还是商业化。“我们所有芯片从一开始就是双模,只有双模才能为终端企业在过渡时期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场外用力
“要看到TD-SCDMA在商用化方面的差距。”郑建宏说。
他表示,即使提前完成测试,与WCDMA、CDMA2000 相比,TD-SCDMA在商用上依然落后。“它们都积累很长时间了,国内厂商也早在海外卖它们的产品。另外,在资本、人才以及经营上,它们也更有优势。”
不过,作为最早参与TD-SCDMA标准制定的厂商,重邮信科毕竟已积累8年。郑建宏同样有信心。他表示,与同行相比,公司的实力不仅在于TD-SCDMA芯片技术性能领先(比如率先在全球推出0.13微米的TD标准的手机基带芯片),“在物理层软件、协议栈软件、手机参考设计解决方案上,同样有比较强的实力。”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同样已推出TD-SCDMA芯片的展讯,便采用了重邮信科开发的协议栈处理及控制软件。该软件与TD芯片一样,同样是3G时代手机终端核心技术。
而展讯也正试图借助2.5G手机芯片商用化经验,在3G时代获取新的市场。该公司北京公关部负责人时光表示,展讯2.5G手机芯片全球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积累了相当资本,并在产品方案、芯片代工、终端合作等各方面确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们的2.5G芯片一直交由台积电流片,相信在TD芯片方面也会有稳定合作。一旦开放,这种合作关系将立刻对产品商用化给予支持。”时光说。
傅岳林认为,3G牌照事实上只是一个市场条件,具体产业发展规划还需要每家公司扎实去做。“因为,谁也不会眼看着一个巨大市场机会失去。一旦市场确定,将会极大促进TD-SCDMA产业链快速形成。那时,根本用不着外力来推,企业本身也会抢着做。”
凯明的投资方为中国普天、德州仪器、诺基亚、LG电子等多家公司,它们自身也同样是3G市场上的活跃角色。记者获悉,该公司正进行新一轮增资计划,并可能增加新股东。
而新的竞争也开始转移到人才的储备上。重邮信科、展讯、凯明近来一直在招募新的技术人才。余玉书透露,凯明170名员工中有140人是研发人员,希望今后每年还能再增加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