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最近不少手机的形象广告上已经添上了“支持黑莓”的字样。在北美市场拥有超过400万用户的“黑莓业务”,终于在中国开花了。
不过根据目前的状况,“支持黑莓”也仅仅是手机厂商的一个噱头,中移动推出的“黑莓”业务仅仅针对集团用户,并不对个人用户开放,而且目标客户主要放在跨国企业。即使是中移动推出的类似“黑莓”的“手机邮箱”服务,也主要针对国内的企业集团客户。普通个人用户想要随时在手机上处理电子邮件还需要一些时日。
从1999年开始,北美大量商务人士用上了“黑莓”业务,现在使用“黑莓”的终端销量超过400万台,在大型跨国公司中使用“黑莓”被认为是提高商务效率的最佳选择。
而中移动推出“黑莓”业务,首先就可以从北美400万用户在中国漫游时获得收益。在北美,“黑莓”业务的资费大概是每月40到50美元。中移动“黑莓”业务也以此为标准,月功能费为人民币398元和598元两档,而要换一部能够使用“黑莓”业务的手机,花费至少也在2000元以上。
虽然“黑莓”资费较中联通的“红莓”高出许多倍,但中国移动数据部相关人士表示,黑莓的Push技术可以支持任何网络。同时,由于定位集团客户,初期相当部分用户是跨国公司的中国机构,这一资费标准经过研究被认为是比较适合的。
而中移动的“手机邮箱”业务显然是对付竞争对手的后招。“黑莓”业务是中国移动和加拿大RIM公司谈判两年多方才达成的协议,“手机邮箱”则是第三方公司为中国移动开发的应用,目标定位在国内,资费应该会比“黑莓”便宜。
由于现在还处于手机电子邮件业务的导入期,真正使用过业务的人并不多。但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微软等巨头在内的信息技术巨头都纷纷加大对手机邮件业务的投入,而中国市场也被看作是竞争的关键。诺基亚大中国区企业解决方案部销售副总裁黄大伦就表示:“中国有9400万互联网用户,其中80%以上都使用电子邮件,这其中只要有10%的人使用PusnMail,中国市场的规模就已经大得惊人了。”
不过在叫好声中,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看好手机邮件市场。诺盛电信分析师就表示: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在阻碍中国手机邮件市场的发展。手机邮件和互联网邮件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手机邮件能带来的便利性并不显著。手机邮件在欧美主要被用于商业用途,而在日本却被主要用于传输图片等娱乐用途。
易观国际分析师符星华也表示:与短信和彩铃在中国的爆发一样,手机邮件风靡欧美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而在中国这些条件不可复制。 换机是手机邮件面临的最大障碍。“黑莓”手机和其他拥有邮件功能的手机都属于高端的智能手机,但要让中国企业用户为了一项增值业务而承担较高的成本难度较大。
从市场角度看,“黑莓”更像是一艘试水的船,在3G到来前,中移动要充分测试各种业务的市场效果,“黑莓”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