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3.40目录:图书,国学,史部,别史杂史,
品牌:李学勤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ISBN:7801422961
·条码:97878014229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家庭,在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国的家庭或者说家族,更是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演变中,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和形式,而“姓”就是家族的一种标志。《中华姓氏谱》是关于姓氏文化最全面、最具规模的丛书,选取了占中国人口87%的100个姓氏,每姓一卷。
本书是中华姓氏谱中的“史”姓分册。书中从该姓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该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
本书内容丰富,广征博引,史料翔实,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为一体,非常值得一读。
媒体推荐
后记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部中华史氏谱·史姓卷总算完稿。这里我想介绍一下作者本人的一些情况与编写过程中的一点感受。
我是溧阳侯60世孙,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县大路村。这是个偏僻的山村, 四周崇山峻岭。父亲是初中生,村里的“大知识分子”。我自幼读书,爱好文学、历史与数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直从事哲学教学与中国古代兵家思想的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研究》、《求是杂志》、《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1982年入党,在浙江师范大学先后主持过党委宣传部、马列主义理论部、师大学报编辑部等部门的工作;1990年在北京参与了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讲座,1991年参与了学习江泽民在纪念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辅导讲座。1992年,本人研究了几十年的专著《古典兵略》出版,这是一部从宏观上概括与总结中国古代兵学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原则与方法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以“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研究中的上乘之作”为题发表书评。1993年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在艰苦拼搏之余,我才想起了自己的祖宗。我问我父亲;我们东阳史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过去村里灯笼号的“京兆郡”、“八行堂”是什么意思?他说是宁波,但具体情况说不清,过去有谱。
1993年冬,我回乡过年。在村里走访了不少老人,了解了不少情况。弟弟美璜从土金那里拿来一卷残留的《京兆东邑史氏宗谱》,从此开始了对史氏历史的追寻。
为了把握史氏的全貌,我查阅了二十五史、资治通鉴、春秋三传、国语,凡是有史氏记载的事迹与传记,一一作了摘录或复印;又查阅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和续四库全书中各省的通志,查找了各省的封爵、职官、选举、名宦、名贤中有关史氏的记录,又查找了全唐诗、全宋词、全宋诗、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中国医学家辞典等等工具书中有关史氏的资料以及《元和姓纂》、《万姓统谱》等有关的谱志书籍,然后开始对各地史氏源头的追踪,查阅了绝大部分现存的史氏宗谱。这样,搞了几年,总算整理出一个头绪。我想作为一本姓氏谱,应该给史家回答两个问题:(一)我们的老祖宗是谁?是哪儿来的?(二)我们的上代出过什么名人?有什么影响?
这本谱就是根据这指导思想写的。由于有些省份没有谱,四库全书的通志是乾隆时修的,虽然各省有志,但时限上乾隆为止,不全;续四库全书是光绪时修的,时间上虽然完整,但有些省没有续修,如山东、江苏、河南等等,故上述两个问题很难完整回答,虽然尽力设法弥补,但资料的查找犹如“大海捞针”,难免遗漏,不足之处,势在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谱只不过是立了个框架,犹待族人进一步修正与增补。
在编写过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南宋史家“三相”的评价问题。
开始时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史家“三相”都是主和的,不值得细写。对此,有的同事也曾提醒过我。对史家内部敢于反对自己父亲史浩的史弥大和反对叔叔史嵩之的史璟卿应该大书特书,表彰他们敢于坚持真理、“大义灭亲”的高尚品格。为此我还特地把璟卿声讨嵩之的“檄文”一宇不漏地抄了下来,逐字逐句地进行研究。
但在审读史料的过程中,岳飞的冤案是宰相史浩首先提出来为其平反的记载,给我敲起了警钟。怎么回事?一个“怀奸误国”的主和派,怎么会为岳飞翻案呢?悖理!我开始深入追究史浩的历史。我才发现,史浩是反对秦桧的张九成提拔的。史浩周围的朋友和他推荐入朝为官的人,如陆游等等都是主战的。我再仔细分析他两次拜相、两次罢相的原因,终于改变了对史浩的看法。为了弄清史家“三相”的面貌,我查看了许多有关史弥远和史嵩之的史料,弄清了史弥远“擅自废立”的真相,搞清了史嵩之是怎样一步步靠自己的战绩走上相位与“史嵩之起复”的内幕,最后我得出结论:南宋朝廷的官员 (孝宗前不管)并不是简单的“主和”、“主战”两派,而是投降主义(汤思退)、冒险主义(张浚)、现实主义(史浩)三派。史家三相在这根本战略大计上是完全一致的,即主张积极备战,但不能轻易进行战略决战的现实主义派,这是正确的一派。弥大与璟卿的观点不可取。
这是我在编写过程中认识上最大的一个转变与一个最深刻的体会。
……
目录
目录
源流篇
第一章 史氏的渊源与概貌
史氏的含义与源头
史氏的三大发散中心和四大家族
史氏的科第与封爵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这一支史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史可法的世家,史书上说他是河南祥符人,大兴籍。明代时的大兴是在北京城东北部,而不是今日的大兴(在南苑之南的黄村)。宛平也在城的西南郊(今丰台附近)。史氏宗谱说这支史家住在宛乎东四牌楼,记载得比较具体。从这世系图可见,这支史氏迁到北京后的五代人中,出了三个进士,但从总体上看,主要还是“尚武”。史德芳、史可鉴都是锦衣卫百户.史可传是锦衣卫千户,史汗青是武进士,史可法则是东阁大学士(宰相)兼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可尊、史蔚青都是在明末抗清的争战中殉难的。出了五名举人:史应元,举人,黄平州知州;史起贤,顺治举人,雍正二十八年任分巡广南韶道,布政司左参政,史锦,雍正举人,史致饴,道光举人,史映奎,咸丰举人。史灏,泾县典史。史起贞,康熙中任山东历城知县,在任时能取信于民,有良吏的作风,其孙史光祀,制历城县学宫碑。史荣椿,清咸丰时任河北大名镇总兵官,提督直隶总兵官。1859年在大沽海口抗击英法联军时中炮阵亡。
宛平史泉来宛平落户的史氏是清初浙江山阴人史玉节。据余姚史氏宗谱记载,史玉节的先世住在余姚半霖下宅。他父亲史在篇(太学生)任高阳知县,迁山阴。他自己也是个太学生,康熙初年,到了京师,在宛平落户。结识了当时的名流如朱彝尊、汤右曾、姜宸英、查慎行、何焯、任份等老前辈,仕至四川威州知州,晚年学仙。活到八十多岁,家境贫穷。他儿子史全义三十来岁来宛平,想找个小官当,却找不到,只好跟着人家去当个“幕僚”一一办理刑事民事案件的办事员。虽然收入十分微薄,但却乐于帮助别人。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向他借钱,他就把全部积蓄借给他,自己照旧过着贫苦的生活。这朋友赚了钱,付给他利息,他很高兴,又把钱借给他.后来他朋友做生意亏了本,本利全无,他也不介意,一笑了之,生活照样贫困.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却很严格,要求儿子积容好好学习。一次在山西狱中关着一个男子。是因调戏妇女,用手去拉那女子而入狱的,那个女子挣脱后感到很羞愧,回家就自缢而死。对这案子的处理,全义认为这个妇女当作为烈女进行旌表,而对那个男的则因为只是普通的调戏。出了三个进士,但从总体上看,主要还是“尚武”。史德芳、史可鉴都是锦衣卫百户.史可传是锦衣卫千户,史汗青是武进士,史可法则是东阁大学士(宰相)兼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可尊、史蔚青都是在明末抗清的争战中殉难的。出了五名举人:史应元,举人,黄平州知州;史起贤,顺治举人,雍正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