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恐怖分子在伦敦发动连环爆炸时,世界各地的新闻机构在第一时间发现,现场报道居然主要来自博客们用手机拍摄的照片。
移动博客(Mblog)在短短半年内成为移动运营商、SP、博客网站的新宠,去年12月28日,多家博客提供商齐集京城,讨论移动博客的前景。
但这个金矿位置找对了吗?
披着博客外衣的彩信
2005年,当恐怖分子在伦敦发动连环爆炸时,世界各地的新闻机构在第一时间发现,现场报道居然主要来自博客们用手机拍摄的照片。
不仅媒体们关注着移动博客让普通人随时随地提供新闻的广阔前景,移动网络运营商、SP、博客提供商们也发现,它可能是一个类似短信的杀手级应用,未来的“钱”景无限。
一直以来,运营商和SP的难题是如何让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网络增值服务,比如短信。据了解,目前每个月全球手机用户发送的短信数量约为200亿条,有专家预测到2007年,中国短信收入将超过17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
但和短信、彩铃等饱经市场考验的产品相比,彩信发展并不顺利。虽然手机上有照相机功能的人很多,但真正拍完照片就传到网上与大家分享交流的人少而又少。
一方面是用户因彩信资费过高而放弃使用彩信,一方面是SP业务品种匮乏、内容同质化、低俗内容泛滥。
各种低俗的游戏、娱乐甚至色情内容充斥着短信市场,已经成为限制整个电信增值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移动博客的出现让运营商、SP都感觉找到了一个新增长点。
而且SP和运营商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目前运营商和SP主推的移动博客就是一种彩信,只不过这种彩信是手机用户直接发送到互联网上的。
如果移动博客这个概念能真正火起来,运营商和SP将能大挣一笔。
矛盾的产业链
一毛钱一条的短信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但最早收费一元钱一条的彩信从来就没有火起来过。
凭什么认为“披着博客外衣的彩信”就能火起来呢?
“现在的移动博客更多的是一种概念”,网舟咨询的总裁翟文军认为,这个产品的形态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最现实的问题是运营商与SP的利益分成:运营商不需要和SP合作就能获得收益,SP很难从中收取到利润。
SP的过度参与往往也会产生大问题,出于自身利益,SP欺骗用户的事例屡见不鲜;而监管部门也十分头痛,比如信息产业部2005年对SP的严打从未停止过,政府开始在SP市场显示强有力的监管,SP焦头烂额,危机重重,许多中小SP正处于生存与死亡的临界点。
另一方面,运营商拥有强大的用户群和销售渠道、资金优势,完全可以进入移动博客这样的内容领域。
2003年8月,韩国排名第一的博客社区赛我网被韩国SK电信收购,背景就是SK发现了这个领域完全可能自己经营很好。
赛我网2005年在中国登陆后,也推出了采取包月制的移动博客,用户只需要交纳9元包月费,就可以使用这一服务,但据赛我网一位发言人表示,这一价位是不赢利的,主要是为了吸引用户。
除了运营商与SP的利益分成问题,移动博客产品的产品创新也还没有成熟。
被忽视的用户力量
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围绕用户需求的创新往往被忽视。
事实上,移动博客可能正在成为一个“用户被忽视”的失败产品典型,就像大量WAP内容并不适合用户一样。
博客是近几年互联网上新兴的应用形式,类似于个人主页,但其商业模式目前普遍处在摸索之中。
移动博客与博客的商业模式不尽相同,以彩信为突破口符合运营商和SP的口味,但用户的想法并不如此。
一家博客内容管理商认为,仅仅把移动博客理解成“移动写博客”、“移动拍照然后上传”的想法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认为,博客是一种基础服务,只是Web2.0的一个元素,绝大多数手机用户需要的是适合他们自己需要的服务。
比如短信,它与个人交流和生活实际结合很紧密,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而写博客本身就是少数用户的行为,移动写博客是更少部分用户的行为。
他认为手机用户可能更需要诸如娱乐、联系人信息管理、订阅与个人密切相关的新闻、订阅好友博客之类的服务,这些服务适合在手机的小屏幕上阅读,与个人关系密切,适于随身携带和随时获取相关信息。
手机成为未来个人主要信息终端已经没有悬念,但移动博客在其中的角色显然还在调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