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纸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近日,各报业集团推出的手机报纸终端正不断探索着其未来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方向。但专家指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市场不成熟,使手机报纸目前依然无法摆脱“概念”的新模式。
构筑新媒体终端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日前宣布,分别与上海两大移动运营商基于不同的移动数据业务推出“手机报纸”。上海移动用户的读者将在手机上读到图文并茂的新闻内容,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同时启动了i-news手机报纸的WAP版,开了沪上手机新闻门户的先河。
据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手机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短信,也就是摘要式的纯文字信息,受技术所限,每条不过六七十字。相比之下,“i-news彩信版手机报”突破了容量的瓶颈,不仅提供详尽的新闻文字内容,还可配以精彩的新闻图片。彩信版更能体现出平面媒体内容丰富深刻的特点,并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不用购买厚厚一叠报纸即可获知当日新闻。
据悉,目前上海移动的用户中,已有超过150万的用户在使用彩信业务。从2006年1月17日开始,他们将还能每天从手机上阅读“i-news彩信版手机报”。上海移动用户只需发送“I”到0185801,即可定制i-news手机报彩信版,在每天早晨7点获取一条由解放日报集团编辑精心遴选的多媒体信息,其中包含5篇以上较长篇幅的配图新闻。该业务包月费5元,在3月底前可免费试用。另外解放集团还将与上海移动一起,不断丰富手机报纸内容、细化分类品种。同时,双方将结合彩信与短信业务的发展,开展读者互动评论等业务,以体现“i-news”个性化定制与互动的品牌内涵。
诸多因素困惑市场发展
通信专家认为,通信和手机技术的发展使手机报纸的产生成为可能;其次,人们对信息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刺激了手机报纸的产生;最后,传统媒体寻求多种经营和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是决定手机报纸产生的内因。
但同时专家也指出,手机报纸的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内容同质化。目前,手机报纸几乎没有原创内容,缺乏自己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其现有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这无疑将是手机报纸发展的死穴。另外,消费人群定位不准、技术发展的瓶颈等等,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该市场的成熟。
短时间难取代传统媒体
据报道,南方报业集团的“手机报纸”推出以来,以免费的方式给用户充足的体验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WAP版“手机报纸”的访问量急速提升,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梦网的同类业务;彩信版的订阅用户也保持了一个高增长的势头。而按照南方报业集团的规划,“手机报纸”计划对部分订阅2个月以上的用户进行收费的尝试。
随着手机报纸的流行,人们同时也在猜测,未来手机报纸是否能取代传统媒体。但业内专家分析,在短时间内,由于阅读习惯以及技术瓶颈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还很那难发生。就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并没有改变一些人看书看报的传统习惯,从目前来看“手机报纸”还是传统媒体宣传的一种工具。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王先生认为,目前手机报纸主要靠订阅费用的分成来满足服务商和报社之间的利益分配。这对于手机报纸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作为个人通讯工具的手机,本能地排斥广告侵袭。如果广告可以接受,是采用强迫型还是选择型呢?如果采用强迫型,手机报纸订阅者为方便自由检索新闻的本意将被大打折扣,其手机的隐私空间也会受到侵扰。如果采用选择型接受广告和订阅广告是否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样与传统媒体的广告业务相比,作为刚刚起步的手机媒体广告业务没有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职业培训等这样相对成熟的配套服务,就等于鱼失去了水,在短时间内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