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伊始,那些经常在网上挖掘免费大片的铁杆网民郁闷地发现,他们的BT速度忽然变成了蜗牛。当中国电信试点按流量收费的新闻在春节后陆续爆出后,网民们对其中BT下载造成网络拥堵的理由颇为群情激愤。
运营商的说法是,BT的这种特性将增加骨干网的流量压力,“BT就像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子,在高速公路上来回乱窜”。而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没有BT,“高速公路”也快变成北京的三环路了,除了半夜零点,任何时候上去都拥挤不堪。
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清楚,你购买的带宽是指用户端到服务器部分,而服务器到运营商骨干网的带宽仍然是共享的,由于网络公司不断开发出视频点播、语音聊天等新应用,目前这部分共享带宽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转。换句话说,即使没有P2P,要想在宽带网络上推更多的新业务,运营商也必须想办法扩容。
在网络电视(IPTV)发展超前的杭州,已经出现了宽带用户频频掉线的情况。中科院宽带通信专家侯自强告诉记者,仅仅把P2P等同于带宽杀手是错误的,“这是缺乏远见的看法”。从长远来看,P2P的流行刺激了宽带运营商进行网络扩容,增加共享带宽。“既然你承诺给用户提供512K带宽,你就没有理由因为用户占满了带宽而限速,甚至封掉端口。”
P2P的盛行让用户对宽带的利用率大大增加,流量猛增,而收益却不见涨。“增量不增收。”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的这句感叹用在这里很合适。对于需要向电信购买连接端口带宽的长宽、蓝波等运营商来说,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大部分资源都在电信的大网里,小运营商要为与其连通支付高昂的代价。每增加1兆流量都是要花钱去买的,而这部分支出只能自己承担。所以在对BT对网络带宽的围追堵截中,这些运营商责无旁贷地冲在了最前面。
虽然方正宽带等运营商宣布在自己的内网里架设了BT服务器,方便用户下载,但这些运营商私下里也都承认,内网的资源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外网相比。其实,占用带宽较多的应用并不止P2P一家,视频点播、语音聊天等等都可能充当带宽杀手。为何不见运营商对此出手?答案很简单,这部分带宽由提供应用的网站向运营商购买,有人买单,而P2P恰恰无人买单。于是,按捺不住的运营商终于开始修改游戏规则,要以流量作为宽带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