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7日,第38届“世界电信日”即将拉开序幕。国际电信联盟将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定为“PromotingGlobalCybersecurity”,中文名称为“让全球网络更安全”。
此前,在“中国信息安全大会”上,有专家表示,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每年由各类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这些安全威胁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前经济以及社会稳定。因此,中国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步入“高危期”,防患于未然迫在眉睫。
金融安全首当其冲
近在眼前的网络危机事件,是刚刚过去不久的2006年4月20日,中国银联系统大瘫痪。事故发生时,ATM机无法跨行取款、POS机无法消费,造成了全国近34万家商户以及6万台ATM机受到影响,跨行业务、刷卡消费中断6小时之久的恶性后果。
虽然中国银联负责人,对此次事故给出了“纯属系统中断问题,不能与其他网络事故混为一谈”,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戴国强表示,银联系统故障其实就是金融安全问题,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金融安全由于身处居民消费的终端前沿,成为信息安全风险波及的重灾区。
记者从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了解到,4月1日到25日共出现银行卡相关病毒2033个。此外,该公司监测到的"网络钓鱼"网站也比3月份上升了34%.这意味着,除了2005年肆虐一时的“手机短信诈骗”之外,黑客通过网络病毒窃取银行卡密码,利用“网络钓鱼”骗取个人资料,成为今年“五一”威胁银行卡用户的新杀手。有专家表示,金融安全事关公众“钱袋子”,如果不能有效避免灾难的发生,将极大地削弱公众应用新兴消费方式的热情,很容易扼杀刚刚开始蓬勃发展的网上银行消费、刷卡消费、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
网络安全意识凸显
5月8日,信息产业部新闻发言人王立健,在参加上海某“青少年网络安全活动”中向记者表示,现今,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8―35岁青年占85.8%,其中,24岁以下的青年占56%,18岁以下的少年就占到24%.这个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未成年人网民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巨大平台。
伴随着广大青少年人群“触网”率迅速上升,加强其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非法网站传载各种黄色、暴力信息刺激未成年网民,引诱其上当受骗,产生不解、绝望、迷茫等情绪;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
因此,尽快在广大青少年及未成年人群中,宣传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与道德素质,提高网上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行为和信息,已迫在眉睫。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网络安全的推进重点,已经开始由物理层面的防毒向文化、思想、精神层面的防毒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