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VPN(虚拟专用网)是指通过开放的IP网络建立私有数据传输通道(即隧道),将远程的分支办公室、商业伙伴、移动办公人员等连接起来的一种专用网络技术。对企业而言,IP VPN可以替代传统租用线来连接计算机或局域网等。而任何IP VPN业务都是基于隧道技术实现的,隧道机制(如何建立私有数据传输通道并传输数据的方法)是VPN实施的关键。因此,IP VPN的标准化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隧道机制的标准化。
参照OSI(Open System Internet)七层模型,我们把根据三层(网络层)地址信息转发数据包的协议,称为三层隧道协议如GRE、IPSec,把根据二层(数据链路层)地址信息转发数据包的协议,称为二层隧道协议如L2TP、MPLS。目前,GRE、IPSec、L2TP和MPLS等4种隧道协议是最流行的隧道协议标准。虽然这4种隧道协议提供了VPN的不同实施方法,但又可以结合使用,给用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远程接入VPN的标准: L2TP
远程接入VPN是在远程用户或移动员工和公司内部网之间建立的VPN,称为VPDN。一般用户拨号ISP(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网络访问服务器NAS(Network Access Server),发出连接请求,NAS收到呼叫后,在用户和NAS之间建立一个“隧道”。然后,NAS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定是合法用户,就启动VPDN功能,与公司总部内部连接,访问其内部资源。
OSI七层模型
而L2TP(第二层隧道协议) 是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参照OSI七层模型在数据链路层(如图)定义的隧道协议标准。由于L2TP协议规定了对数据包进行认证的方法,而远程接入VPN一般要求用户身份的认证,所以L2TP协议比较适合于开展远程接入VPN业务,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企业用户和运营商组建或开展了基于L2TP的远程接入VPN业务,尤其是虚拟专用拨号网(VPDN)业务。L2TP协议已经成为组建远程接入VPN(Access VPN)的最重要的工业标准。
用户自己组建L2TP的主要难题是隧道的起点位于用户处,隧道可能受用户端接入带宽的影响,数据传输比较慢。如果运营商组建L2TP,隧道的起点位于运营商处,隧道不受接入带宽影响,则不存在传输慢的问题。
目前该协议已经从L2TP v2版本(RFC2661)发展到L2TP v3版本草案。在新版本中,L2TP v3不但可为拨号用户,而且也可为局域网用户提供透明的隧道连接,简化运营商和用户网络之间的设备。
组建安全VPN的标准:IPSec
如果用户打算组建VPN用于传递安全性比较敏感的信息,IPSec合适不过。随着IP网络应用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IPv4协议不提供对数据的安全性保护,IPSec隧道协议应运而生。
IPSec是一组开放的网络安全协议的总称,规定了在网络层可以提供访问控制、无连接的完整性、数据来源验证、防重放保护、加密以及数据流分类加密等安全服务。它包括两个安全协议:认证头(AH)和封装安全载荷(ESP)。AH主要提供的功能有数据来源验证、数据完整性验证和防报文重放功能。ESP在AH协议的功能之外再提供对IP报文的加密功能。另外,IPSec通常使用因特网密钥交换(IKE)协议进行安全参数的自动协商。
IPSec VPN的实施可以是由运营商进行,也可以是由用户进行,但一般由用户自己实施。IPSec支持的组网方式包括:主机之间(只需要两端的主机都支持IPSec)、主机与网关(主机和网关分别支持IPSec)、网关之间(网关支持)的组网。另外,IPSec还能够支持远程访问用户。IPSec只能工作在IP网络上,因此在非IP网络上需要IPSec与L2TP或GRE(通用路由协议封装,随后介绍)等隧道协议结合使用。
IETF定义的IPSec协议非常复杂。目前IPSec标准化的重点是新一代的IKE协议、ESP支持AES算法以及IPSec与网络地址翻译(NAT)共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