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2p的赢利之路
有人说,每六个月,硅谷都会为一种新技术的诞生而激动。媒体疯狂炒作,大大小小的公司便蜂拥而上,腰缠万贯的风险投资商也将钞票大把大把地撒在上面。但结果呢?个别幸运的公司经过拚搏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个别公司被某个大公司收购,而其它所有的公司都会土崩瓦解,同一些新名词新概念一道随风而逝。
刚刚过去的2000年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全面溃败的一年,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渴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开始变得谨慎和理智。所以,相比Peer to Peer的说法,人们更愿意把P2P称为Path to Profit(赢利之路)。
那么,在网络经济江河日下的今天,P2P能够不负众望,力挽狂澜吗?谁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几种稍见希望的赢利模式日渐清晰。
Napster模式
短短一年,在各种大大小小的P2P公司之中,Napster已经堪称“爷爷”了。它让用户以自由、开放的方式交换文件,这种深得人心的服务使Napster的用户数量以指数爆炸的速度迅速增加,目前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地,一种思路就是通过在软件上显示赞助商的广告赢利。这种赢利方式和现在大多数门户网站的赢利方式基本相同。因为P2P的用户众多,所以广告投放量也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有较好的赢利前景。但是,Napster却没有通过这种经典的赢利模式获利,也不打算把赢利的砝码永远压在这种模式上。
Lightshare模式
作为一个刚成立不久的P2P公司,Lightshare的赢利方法是在P2P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用户可以在P2P网络上购买或出售商品。用户可以搜寻待售商品信息或者列出自己欲售商品的信息。待售的商品保留在出售者的计算机里,但中心服务器上动态地保存该商品的相关信息,以供其它用户查询。在Lightshare开展的服务中,初期的交易商品只包括数字文件,但是以后将逐渐扩展到其它领域。这种赢利模式目前存在着管理、计费、安全等方面的困难。
Popular Power模式
Popular Power公司大量收集处于工作间隙的PC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集群技术产生超级计算能力,供高强度计算工作和大型研究项目使用。在Popular Power的模式中,用户被要求在他们的PC上安装一个特制的屏幕保护程序。当屏保运行时,Popular Power就会向这些用户的PC分配工作负载。用户每月将收到一定数额的报酬作为对他们的闲置计算资源的使用费。我们可以把Popular Power模式称为“水利电站”模式――汇流百川,蓄势而发,也可以将其称为“商贩模式”――通过贩卖个人计算机的闲置资源来获取利润。
DataSynapse模式
DataSynapse公司赢利的方法是“网格计算”,它把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利用它们的闲散资源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表面上看,DataSynapse模式和Popular Power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贩卖空闲的计算机资源。但是DataSynapse将“网格计算”构建在合作企业之间的内部网(Intranet)上,而不是互联网(Internet)上。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互联网的带宽狭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把目标用户定位在企业用户中,有较大的赢利把握。
综合模式
综合模式是将上述的两种或多种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供更好的P2P服务。也可以把P2P同其它的商务模式(如B2B、ASP等)或者网络技术(如搜索引擎技术等)相结合,探索新的赢利模式。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见或无法定论归类的赢利模式。因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人们对P2P的认识都很不完整。有人把人们现在对P2P的认识比作“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看清了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完整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渐渐形成。
除了单纯的赢利之外,对投资者来说,P2P的引力还在于它零成本、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上。虽然Napster几乎从未做过广告,但是其用户数量却得以暴涨,这和以前的电子商务网站大不相同,也是其它网络服务无法敢企及的业绩。
4、p2p的困境
虽然P2P是一片充满赢利希望的热土,但为什么多数渴望暴富的投资者面对P2P的诱惑却踌躇不前呢?除了他们在经历纳斯达克的风雨洗礼后变得更加谨慎之外,除了P2P的赢利模式尚处在无法验证的摸索过程以外,P2P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亟待克服的困难:
版权问题
就像Napster的出现冲击着唱片公司的利益一样,大多数P2P服务都将不可避免地和知识产权发生冲突。Napster险些被联邦法院强令关闭,直到今天仍然因身陷版权官司的沼泽之中吉凶为卜。尽管美国唱片协会等一些组织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知识产权,但是,每一个提供文件共享服务的P2P公司都不得不认真审视P2P网络面临的版权问题。
管理困难
P2P网络的精髓在于其“乌托邦”式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给了用户更多的自由,但是这也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困境。可以想象,缺乏管理的P2P网络将会成为病毒、色情内容以及非法交易的温床。许多P2P公司打算通过P2P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但是付费问题、流量计算、商品价值的验证等等都是一时很难克服的困难。
垃圾信息
由于P2P网络的用户众多,当某个用户进行搜索时,自然会得到大量的搜索结果。而除了少数有用的信息以外,其它大多数的信息可能都属于垃圾信息。在缺乏统一的管理的情况下,P2P网络很难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用户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现在已经有公司尝试着将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数据库技术引入P2P网络中,希望能够克服垃圾信息的困扰。
吞噬网络带宽
P2P使网络变得空前活跃,大多数用户愿意利用P2P网络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这将大量吞噬网络带宽,特别是在大多数用户更喜欢传送大体积的MP3文件、视频文件的时候,这个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在我国,网络带宽较窄成了P2P应用难以逾越的障碍。不过,业界人士都把2001称为“宽带上网年”,希望宽带上网能够彻底解决P2P网络面临的带宽危机。
慈善病毒
安全问题永远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这一点可以从ISS(美国最著名的网络安全厂商之一)在纳斯达克股市上的稳健表现看出来。像美国在线的“即时信使”和眼下的几种P2P软件对源代码的加密并不可靠,很容易就会被反向汇编得出源代码,这些源代码最终像开放源代码软件一样在网上随处可得。这一方面会有利于人们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和功能需求重新编译这些程序。另一方面,一些居心不良的黑客也能借机篡改软件源代码,为将来的不义之举留下方便之门。尽管这需要一个黑客具备相当的编程经验和技巧,但总能有少数“专家级”的黑客能随心为之。可以想象,这些系统隐患将来会象瘟疫一样在黑客组织里扩散传播,成为P2P软件的附骨之蛆。如果事情发展到这步田地,纵使P2P软件魅力无穷,也只能接受“慈善病毒”的称呼了。
标准之争
Intel是P2P的热心鼓吹者,并且试图以P2P开发组织盟主的身份去领导P2P的未来。或者说,Intel试图演绎Sun公司在Java领域扮演的角色。但Intel之于P2P和Sun之于Java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最显著的,恐怕就是Sun开发了Java代码,而Intel能炫耀的只不过是利用一种叫Netbatch的P2P软件为它在过去10年间节省了5亿美元的芯片开发成本。
于是,人们可能会心存疑问:为什么Intel最积极。其实答案非常明显。众所周知,PC机处理器芯片依然是Intel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对等计算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充分挖掘连接在网络上的亿万个PC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以处理一些需要大型机,甚至超级计算机才能担纲的任务,这无疑意味着PC机的一次集体革命,将进一步刺激PC产业的发展,对Intel来说,诱惑来自市场空间的极大拓展。可惜事情的进展并未随了Intel的愿,在上周Intel主持的P2P工作组首次会议上,上至IBM、Sun、HP这样的IT巨头,下至一些头天才冒出来的一些初创公司,没有人将Intel视作权威。与会者纷纷指责Intel的组织无方,呼吁P2P工作组应当参照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的管理模式 SUN公司甚至另开“小会”,主张基于Java和Jini语言的P2P应用开发。利益的分歧导致开发标准的难以统一,这将成为P2P发展道路上的另一个难迈的坎。
除了上述的缺点以外,P2P网络还是一种比较脆弱的网络:在P2P网络中,服务器不再是网络的中心,但是仍然协调着整个网络的工作,服务器的瘫痪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不难想象,一个拥有众多用户的P2P网络将会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这将极大地威胁P2P网络的安全。
但是,P2P并不是先天缺钙。作为一个刚刚展露头角的新技术,P2P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后天的营养补充,P2P会强壮并且最终成熟起来。
5、p2p在国外
尽管P2P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尽管大家对P2P还缺乏赢利的信心,尽管很多人担心P2P仍然会步B2C、C2C等各种商务模式的后尘。但是,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踏上了P2P之路。
英特尔公司一直是P2P技术的狂热鼓吹者。在过去的十年中,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开发人员充分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站上的1万台PC的闲置硬盘空间和计算能力,从而省去了一大笔购买高档计算机的费用。该公司声称,使用P2P计算技术使公司节约了超过5亿美元的经费。英特尔已经联合世界多家知名的高科技公司组成了一个新的工作组,以便以更强大的实力构筑面向商务环境的P2P体系。
在英特尔的P2P工作组的成员中有IBM、惠普等公司。这两家公司在2000年9月共同推出了一种开放存储技术,这一存储技术利用了P2P技术,可以方便地从用户的硬盘向服务器上复制数据。惠普公司还把P2P的立足点放在打印技术上,该公司新推出的网络打印技术可使用户通过P2P网络共享打印机。
而在另一方面,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