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刊登了一篇特别新闻分析,从独特的角度阐述了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为何会越走越慢。文章较长,摘编如下:1998年,美国联邦政府宣称针对微软的反垄断案不仅是为了维护法律,也是为了保持创新。8年后的今天,事实证明,Windows确实是妨碍了竞争,但也拖累了微软自身。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次次上演的现实。
个人版Windows Vista系统已经延期到2007年,屡次的跳票让PC厂商、电子产品零售商和急于从Windows XP升级的用户感到愤怒又无奈,而今年的的圣诞旺季注定要失去很多机会。
那么,微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微软从不缺乏聪明绝顶的软件工程师,但问题是:捆绑销售等以往成功的商业策略已经成了微软的沉重包袱。全球3.3亿台PC上运行着Windows,300多家PC厂商在它们的电脑上预装Windows,打印机、扫描仪、数码随身听等数千种设备能够连接到Windows电脑上,不计其数的第三方软件都可以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因此,每次的新版Windows都背负着过去的“包袱”,而且越来越沉重。Windows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保证了自己的兼容性,因此它必须随时保持这一“光荣传统”。而随着时间的进展,Windows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正日益令人望而生畏,其庞大的代码规模、生态系统规模和对兼容性的坚持已经不堪重负。数千名工程师倾注心血的Windows Vista已经达到了5000万行代码的规模,比Windows XP多出了40%.
在过去的5年中,苹果推出了4种新版Mac操作系统,利用桌面搜索、3D图形、“widget”等“打败”了微软。微软的Windows团队有数千名工程师,而苹果的开发团队只有350名编程人员和不到100名测试人员,毕竟苹果无需微软那样要与大量的软硬件合作伙伴合作。
当然,这几年的微软也并非毫无作为。同样是在过去的5年中,微软发布了两个版本的Windows Tablet PC和四个版本的Windows Media Center,还花费了18个月的时间推出了Windows XP SP2.
微软官员表示,Vista跳票数周时间是为了提高代码质量,而不是某一个缺陷造成的。这么说并非没有道理。虽然Vista的开发工作在2001年XP推出之时就已展开(当时叫Longhorn),但在2004年的时候微软意识到他们的开发方法不对路,因此毅然废除了两年多的工作,重新采用小模块单独开发然后整合的策略进行开发,WinFS文件系统等原先规划好的功能也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放弃。
据分析,反垄断方面的考虑也是原因之一,只是微软不会如此明说而已。
当然,微软并不是没有意识到保持兼容性这一历史问题,也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来自苹果等对手、Linux操作系统、Google等服务厂商的威胁。但很显然的是,微软并不能像苹果从OS 9到OS X那样放下历史、轻装前进,因为它有太多的客户需要照顾。放弃兼容性可能会给自己卸下负担,但无疑也会招来全世界的不满。
上周,微软重组了Windows部门的管理层,年仅40岁的高级副总裁Steven Sinofsky开始负责Windows和Windows Live的产品规划与开发。Sinofsky原先负责的Office部门能够按计划每隔两三年发布一个新的Office版本,他本人也以强硬的管理风格而著称。这次换帅被认为是微软加强Windows部门纪律性的举措之一。
浓厚的历史积淀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就看微软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如何取得最佳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