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8.3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教育,教育学,教育理论与研究,
品牌:姜亚军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22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309054002
·条码:9787309054002
·版次:2007年4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和编辑,现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论文集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外语学院科研力量的一次检阅,同时也对外语学院强化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促进科研和教学相长产生积极推进作用,势必对外语学院从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编辑出版这本论文集的初衷有三。第一,提倡语言和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这一点而言,没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就很难说是合格的教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涉及教与学双方的参与,另一方面又关乎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能够从教学理论的高度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从学习者的心理、学习习惯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到大纲设计、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能够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即使在本科教学方面,在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远远比知识的传输重要。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一个学期一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四年通过“四级”或者“六级”的教学目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教学也不再可以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日语,或者把掌握多少多少词汇量作为教学目标。即使把“实用性”人才作为目的之一,“流利的傻瓜”也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一点一滴地传输“知识”,“能力”的问题则留给了学生自己。如果我们需要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创造意识和适应能力,那就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这种意识和能力。
第二,在论文的审稿和编辑过程中,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认真阅读了每篇论文初稿,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修改意见,目的是要每位投稿者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即首先要进入一个“学术社区”(scientific community)。科学研究中存在不同的“圈子”;每一个“圈子”的成员决定在该领域什么课题重要,研究该课题需要采用什么方法,研究成果该如何写作,写作应该采用何种规范等问题。用科学哲学家Thomas Khun的话说,每一个“学术社区”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存在一个“范式”(paradigm)。一般而言,遵循这个“范式”者就可以被接受,而“另起炉灶”者则往往会被这个“社区”排除在外。当然,经过一段时间,每一个领域都会发生“革命”,即老的“范式”被否定或者被修订。“革命”发生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也就变了。
因此,特别是对初涉研究领域的教师而言,我们编辑论文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其进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社区”,熟悉该“社区”的历史和现状,进而决定自己能够为该“社区”做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次特别强调“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引用和写作规范的重要性的原因。由于国内在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还不尽人意,大概有人觉得我们的做法有点舍本逐末或者故弄玄虚。想想“入乡随俗”的重要性,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我们出版论文集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让我们的教师能够“走出外语学院”。因此,这本论文集可以讲是一个training wheel,年轻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意识,进入自己该进入的“社区”,熟悉了“社区”的运作方式,也就有能力“走出去”了。当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这次收编的论文,几经修改,有不少已经完全具备“走出去”的水平了。
编辑推荐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和编辑,现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论文集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外语学院科研力量的一次检阅,同时也对外语学院强化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促进科研和教学相长产生积极推进作用,势必对外语学院从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编辑出版这本论文集的初衷有三。第一,提倡语言和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这一点而言,没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就很难说是合格的教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涉及教与学双方的参与,另一方面又关乎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能够从教学理论的高度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从学习者的心理、学习习惯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到大纲设计、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能够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即使在本科教学方面,在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远远比知识的传输重要。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一个学期一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四年通过“四级”或者“六级”的教学目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教学也不再可以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日语,或者把掌握多少多少词汇量作为教学目标。即使把“实用性”人才作为目的之一,“流利的傻瓜”也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一点一滴地传输“知识”,“能力”的问题则留给了学生自己。如果我们需要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创造意识和适应能力,那就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这种意识和能力。
第二,在论文的审稿和编辑过程中,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认真阅读了每篇论文初稿,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修改意见,目的是要每位投稿者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即首先要进入一个“学术社区”(scientific community)。科学研究中存在不同的“圈子”;每一个“圈子”的成员决定在该领域什么课题重要,研究该课题需要采用什么方法,研究成果该如何写作,写作应该采用何种规范等问题。用科学哲学家Thomas Khun的话说,每一个“学术社区”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存在一个“范式”(paradigm)。一般而言,遵循这个“范式”者就可以被接受,而“另起炉灶”者则往往会被这个“社区”排除在外。当然,经过一段时间,每一个领域都会发生“革命”,即老的“范式”被否定或者被修订。“革命”发生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也就变了。
因此,特别是对初涉研究领域的教师而言,我们编辑论文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其进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社区”,熟悉该“社区”的历史和现状,进而决定自己能够为该“社区”做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次特别强调“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引用和写作规范的重要性的原因。由于国内在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还不尽人意,大概有人觉得我们的做法有点舍本逐末或者故弄玄虚。想想“入乡随俗”的重要性,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我们出版论文集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让我们的教师能够“走出外语学院”。因此,这本论文集可以讲是一个training wheel,年轻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意识,进入自己该进入的“社区”,熟悉了“社区”的运作方式,也就有能力“走出去”了。当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这次收编的论文,几经修改,有不少已经完全具备“走出去”的水平了。
目录
语言理论研究
翻译英语:共性与个性 姜亚军
基于词形的科技文本词语搭配研究 张继东 刘 萍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发展趋势 赵晓临
国外隐喻和熟语的神经机制研究综述 张 辉
间接请求言语行为的汉英对比研究 秦 蕾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