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9.4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宗教,佛教,经、律、论,
品牌:太虚大师
基本信息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7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61339206
·条码:9787561339206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禅宗五祖、六祖均受其甚深影响。自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辗转传播共有六个版本,分别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元魏菩提流支译本、陈真谛三藏译本、隋笈多译本、唐玄奘译本、唐义净译本。本书三位大师讲经所依据之版本有二,一是鸠摩罗什本,二是唐玄奘本。两个版本一意译,一直译,其文字虽有差别,然其旨其意同也。
本书是著名佛学研究者觉云居士有关《金刚经》的研究著作。作者对《金刚经》的内容逐一进行了讲解,并阐发了自己的心得。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这部《金刚经心释》,对于增进人们对这部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金刚经》一书共分五卷,一至三卷均为太虚大师所讲,第四卷为圆瑛大师所讲,最后一卷是清净居士所讲。三位大师学识广博,阅历精深,讲解精辟,再现了“佛对他当年所领悟的宇宙真理的开示”。
作者简介
太虚大师,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俗姓吕。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三十一年16岁,入苏州小九华寺披剃为僧。出家后即往宁波天童寺依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嗣往永丰寺就歧昌和尚学经。越岁复住天童寺修禅学佛。时与闽僧圆瑛、会泉为同参,相与参究禅学。
圆瑛大师,俗家姓吴,乳名昌发,学名亨春,出家后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1878年生于福建省古田县,1953年病逝于上海。青年时期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涌泉寺是曹洞宗的传承,但他后来却继承临济正宗三十九世慈运老和尚的法脉,为临济宗四十世法嗣。1928年,又得福州大雪峰崇圣寺达本老和尚传记授记,为曹洞宗四十六世法嗣。他是民国时代佛教重要领导人之一,担任过七届中国佛教会主席和理事长,对佛教有着重大的贡献与影响。
清净居士,中国佛教学者,居士。原名韩克宗,又名韩德清。河北河间人。著述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三十论略解》、《唯识指掌》、《唯识论述记讲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赞》、《能断金刚经了义疏》等。
编辑推荐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佛在金刚经里说: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这就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要学习金刚经,先把自己观念意识里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后再来研究金刚经的要点与精神,这样才会得益。
目录
第一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脉
第二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
第三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释
第四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第五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了义疏浅解
……[看更多目录]
文摘
金刚者,以真金久炼而成刚,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以显般若之体,坚固不坏,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椟照,无所障碍;般若之用,锐利能断一切烦恼。此假世间金刚,坚明利三义易知者,以显般若,体相用三大难知之义。至于帝释有金刚王宝,三义更胜,能坏一切,一切无能坏他,般若如之。
般若二字,是梵音,字已翻而音未翻,即四种翻译中,翻字不翻音;五种不翻中,尊重不翻。若欲翻之,当翻妙智,或翻妙慧。以智慧二字,尚不足以尽其义,故留梵音不翻。世间之科学,能发明无线电,飞机,唱琴等,亦智能也,然只合于世间法,而不合于出世间法,因其只能令物质文明之进步,而不能令生死轮回而了脱,故不及出世般若。
般若有三:曰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实相者,一相也,乃是平等相,而非差别相。即吾人本觉真心,而非分别妄心。世人之心,略说亦三:一为肉团心,在人身中,状如倒挂莲花,昼开夜合,此假名为心,无有思想功用,世人皆认为真者,一错也;复认此心有思想者,二错也;此心果有思想,其人方死,此心仍在,何以不思?以此证之,知无思想功用,不可认此肉团,以为真心。
二为妄想心,即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各有识,此居第六。依意根所起之识,故名第六意识。有同时意识,独头意识之分。同时者,同五识齐起,而缘五尘境界,缘境之时,如摄影相似,摄之即交独头意识,种种分别,而起憎爱之惑,此心功用甚大,众生不了虚妄生灭,认为真心。楞严经,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此心起惑造业,乃生死根本。”
三真如心,即实相般若,体性广大,犹如虚空,无在无所不在,能为诸法所依,诸法莫不依此而得建立。(一)实相无相,空一切虚妄之相,而本体不空。(二)实相无不相,不坏一切俗谛之相,而自体不变。(三)实相无相无不相,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真俗圆融,如镜照像。若言其有,妙有非有;若言其空,真空不空,是之谓实相般若。
观照般若者,即依实相理体,所起观照智用。心光内凝,照了诸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能照空妄相,方见实相,是之谓观照般若。
文字般若者,即经中始从经题,终至作礼而去。其中所有文字,而能诠理,具有妙用,而实相之理,非此莫显,是之谓文字般若。
上述三种般若,不即不离,而三而一。实相般若,能为观照、文字二所依故;观照般若,能观文字所诠之理,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