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2.0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思维科学,思维方式与规律,
品牌:王中江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442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220075278
·条码:9787220075278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32
·中文:中文
·丛书名: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一次是从列国并立的先秦时代,转变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另一次是从晚清开始的,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建筑设计专制时代,向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变。这种重大的转变,既是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文化形态的转变。本书是研究近代文化转型的,即是研究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中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与近现代的、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这一个转变过程与先秦到秦汉的转变过程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从先秦到秦汉的历史转变,完全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变化积聚起来所产生动力所驱动的;而晚清开始的这次转变,是在有巨大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去看,前一次转变,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价值转换;而后一次转变,看起来好像是由某种外来的价值观念取代中国固有的价值观念,由某种外来的文化取代中国固有的文化。
研究近代文化转型,第一,要比较清晰地描绘出文化转型的基本轨迹;第二,要揭示出转型的外在条件及其内在机制。做到这两方面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但必须提出这样的目标,我们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自然,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是难以预定的。
本套书共九卷:
第一卷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第二卷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
第三卷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
第四卷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第五卷西学的中介:清末民初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六卷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
第七卷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
第八卷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
第九卷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体制化
上述第二至第九卷是有其逻辑关系的。第二、三两卷,主要探讨社会结构及物质生活与文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第四、五两卷,主要是探讨外来文化的刺激与影响;第六、七两卷,主要是探讨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比较核心地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第八、九两卷,是探讨文化中比较具体而又比较重要的两个领域的转型过程。应该说,就文化转型而言,这四个方面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
作者简介
王中江,1957年生,哲学博士。先后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在东京大学、哈佛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游学、研究和讲学。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尤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先秦哲学和道家哲学多所用力,成果颇丰。
先后出版有《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严复》、《道家形而上学》等著作七部;译有《论语与算盘》和《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在《二十一世纪》、《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期刊和专门论集上发表专题论文一百多篇。主编有《新哲学》和“中国哲学前沿丛书”。
目录
引言:对问题的一般性说明
第一章 中国“世界秩序图像”与“欧风西力”的初期相遇
——16至19世纪前期帝国“认识”和“规范”异质世界的方式
引言
一、识别自我与他者的模式及世界共同体意识
二、“互市”和“贸易”观及东西方的视差
三、认知和处理与外部世界法律关系的方式
第二章 世界秩序观中的法律规范与行为
——晚清帝国对“条约”制度和万国公法的认知方式
一、晚清帝国的内外关系与“条约”制度
二、国际交往和世界秩序:万国公法的有效性
三、万国公法与“文明论”、“列国体制”和“天下大同”
四、万国公法的普世性及其根据
五、万国公法与古代“春秋公法”的类比
六、万国公法与“德力论”和“强弱论”
第三章 清末民初中国认知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
——以“强权”与“公理”的两极性思维为中心
第四章 进化世界观与近代中国政治秩序的转变
——“变法”与“革命”两种政治思维的根据
第五章 “新旧”观念的衍化及其文化选择方式
——从清末到“五四”
第六章 “公理”普遍主义的诉求及其泛化效应
结语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趋势总论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