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9.20目录:图书,文学,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陈平原
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45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108027658
·条码:9787108027658
·版次:2007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在我先后出版的十几种随笔集中,《学者的人间情怀》一书印数不多,影响却是最大的。十年前由珠海出版社初刊,印数五千,此后未再重印,但不时能在论者的引述或评议中露一露面。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为书题的那篇文章。《学者的人间情怀》最初发表于1993年第三期的《读书》杂志,日后被收入各种选本。如此“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必定“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正是从这一角度,谈论诸如《学者的人间情怀》这样的“学者散文”。除了是“另外一种散文”,还牵涉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家偶尔论及时,褒贬不一。
本书新旧杂陈,按篇幅计算,大约是对半开。第一辑全属旧文,选自《学者的人间情怀》;其余三辑,也有些录自《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掬水集》和《文学的周边》。此四书原本印数就少,以后也不打算重刊了。不以“文采风流”著称,我的随笔集,希望适应读者阅读趣味的变迁,还是“专题化”为好。除第一辑按写作时间编排外,其余三辑的划分,兼及论述主旨与文章体式。
选择集中二文,凑成正副标题,不完全是偷懒,也自有深意在——前者指向学术精神,后者关涉论述策略。所谓“学者的人间情怀”,就是我文章中再三表述的,“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凭良知和道德‘表态’,而不过分追求‘发言’的姿态和效果”。至于谈论当下的“文化选择”,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喜欢“跨世纪”,回到我所熟悉的清末民初,则带有明显的专业印记。集中各文的长处与短处,均与此学术思路相关。
——陈平原
作者简介
陈平原,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历任北大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中国大学十讲》、《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编辑推荐
在我先后出版的十几种随笔集中,《学者的人间情怀》一书印数不多,影响却是最大的。十年前由珠海出版社初刊,印数五千,此后未再重印,但不时能在论者的引述或评议中露一露面。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为书题的那篇文章。《学者的人间情怀》最初发表于1993年第三期的《读书》杂志,日后被收入各种选本。如此“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必定“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正是从这一角度,谈论诸如《学者的人间情怀》这样的“学者散文”。除了是“另外一种散文”,还牵涉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家偶尔论及时,褒贬不一。
本书新旧杂陈,按篇幅计算,大约是对半开。第一辑全属旧文,选自《学者的人间情怀》;其余三辑,也有些录自《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掬水集》和《文学的周边》。此四书原本印数就少,以后也不打算重刊了。不以“文采风流”著称,我的随笔集,希望适应读者阅读趣味的变迁,还是“专题化”为好。除第一辑按写作时间编排外,其余三辑的划分,兼及论述主旨与文章体式。
选择集中二文,凑成正副标题,不完全是偷懒,也自有深意在——前者指向学术精神,后者关涉论述策略。所谓“学者的人间情怀”,就是我文章中再三表述的,“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凭良知和道德‘表态’,而不过分追求‘发言’的姿态和效果”。至于谈论当下的“文化选择”,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喜欢“跨世纪”,回到我所熟悉的清末民初,则带有明显的专业印记。集中各文的长处与短处,均与此学术思路相关。
——陈平原
目录
自序
辑一
学术随感录
一、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二、“文摘综合症”
三、“愤怒”与“穷”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