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王晓平
基本信息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221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22702928X
·条码:9787227029281
·版次:2005年6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24开
·丛书名:人文日本新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文日本新书》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一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人文精神的新型文化学术类图书,每册突出一个人文主题,小题精作。其体现了学术前沿、专家功力;体现了中国学者透视日本文化的独到见解。语言规范而不板滞,平易流畅,理、趣相得益彰,体例设置灵活生动,图文并茂,亲近阅读。对增进国人对异质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扩大视野,提升跨文化平等对话的能力,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具有深远而悠长的意义。
从日本遣唐使时代以前,日本人便开始接受中国文学,流传至今的唐抄本述说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也使日本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域外最大最重要的资料库。民间文学、佛教文学、俗文学,这些都是敦煌文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部分,也是奈良、平安时代抄本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敦煌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海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点。本书从日本传衍的敦煌故事入手,通过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透析,对敦煌文化的传播和日本对之的文化接受,做出了很好的梳理和发掘,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作者简介
王晓平,1947年8月出身于四川省开江县,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日本帝埭山学院大学人间文化学部教授。长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佛典志怪物语》(江西人民出版社)、《亚洲汉文学》(天津人民出版社)、《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与中西进合著,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在日本》(与严绍鋈合著)、《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与夏康达主编)、《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与周发祥、李逸津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等。译著有《水边的婚恋一万叶集与中国文学》(四川人民出版社)、《日本诗歌的传统——七与五的诗学》(与隽雪艳、赵怡合译,译林出版社)等。主编“日本中国学文粹丛书”(中华书局)与“人文日本新书丛书”(宁夏人民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人文日本新书》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一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人文精神的新型文化学术类图书,每册突出一个人文主题,小题精作。其体现了学术前沿、专家功力;体现了中国学者透视日本文化的独到见解。语言规范而不板滞,平易流畅,理、趣相得益彰,体例设置灵活生动,图文并茂,亲近阅读。对增进国人对异质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扩大视野,提升跨文化平等对话的能力,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具有深远而悠长的意义。
从日本遣唐使时代以前,日本人便开始接受中国文学,流传至今的唐抄本述说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也使日本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域外最大最重要的资料库。民间文学、佛教文学、俗文学,这些都是敦煌文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部分,也是奈良、平安时代抄本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敦煌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海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点。本书从日本传衍的敦煌故事入手,通过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透析,对敦煌文化的传播和日本对之的文化接受,做出了很好的梳理和发掘,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目录
从敦煌到日本海(代前言)
《启颜录》
小僧争蜜小字辈的武器
小和尚也要蒸饼吃
孩儿吃糖事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小和尚也要蒸饼吃
敦煌本《启颜录》,现存《论难》《辩捷》《昏忘》《嘲诮》四篇,四
十则。张鸿勋先生说里边的大部分故事,最初应是口头创作,然后才由文人
整理写定的,这很有道理。
其中《嘲诮》中保存着这样一个故事,张鸿勋命名为“僧健”(健,音dui,
饼类食品),《玉篇》:“蜀呼蒸饼日髓”。“僧缒”就是和尚吃蒸饼,是
讲一个僧人和他的弟子吃蒸饼闹出的笑话。我们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从前有个和尚,忽然想吃蒸饼,就到寺外做了数十个蒸饼,还买来了一
瓶子蜂蜜,在房子里面偷偷吃了起来,剩下的蒸饼就放在钵子里。蜂蜜瓶子
则放到床下藏起来,然后对弟子说:“好好看着我的蒸饼,不要让它少了。
床底下的瓶子里,装的是剧毒的药,吃了就要死人的。”
这个和尚说完就出门了。弟子们等他走了以后,就拿出瓶子,倒出蜂蜜
,用手捏着,吃起了蒸饼,最后只剩下了两个蒸饼。
和尚回来就找他剩下的蒸饼和蜂蜜,一看只剩下两个蒸饼,蜂蜜也都让
人吃光了,就大发脾气:“为什么把我的蒸饼和蜂蜜都吃了?”
弟子回答说:“您走了以后,我们闻到饼香,实在馋得忍不住了,就把
它们拿出来吃了,怕您回来发火,就服了瓶子里的毒药,望能马上死掉,没
想到直到现在还没事。”
和尚大闹起来,喊道: “你们这些家伙,怎么把我这么多蒸饼吃光的
?”
弟子们用手从钵子里把两个剩下的蒸饼掏出来,一个劲儿往嘴里塞,一
边说:“就是这么把它们吃光的。”
和尚跳下床大喊,弟子们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中的僧人因贪吃独食而说谎,反为弟子所治。有趣的是作者的
叙述,表明他充分理解笑话的特点。那僧人责备弟子吃光了自己的蒸饼,那
些弟子不但不慌,反而从钵子中抓出剩下的丽个蒸饼,送到嘴边一个接一个
吃下去,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让僧人气上加气。黄征《敦煌语文丛说》:“
其实,‘蒸饼’是古人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应释为‘馒头’之类。敦煌变
文中曾以‘筋头健子’喻细颈头,则‘健’乃圆形的馒头,而非现代意义上
的‘饼’扁平面食。”据此,那弟子一口一口填到嘴里的,就是圆馒头了。
P4-5
点此购买报价¥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