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00目录:图书,经济与管理,行业经济与管理,工业,工业经济理论,
品牌:王兆华
基本信息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页码:269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505859678
·条码:9787505859678
·版次:2007年3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产业共生网络也称为工业共生网络,是工业生态学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面对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人类的工业活动应当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大系统中,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使整个工业体系转变成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
本书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区域产业共生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区域范围的产业共生网络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书主要选择目前广受关注的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首先进行了历时近五年的文献检索与查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析;同时,结合笔者近几年来主持的相关研究课题对国内典型的生态工业园试点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其次进行了工业共生网络的国际比较研究,为整个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证支持;同时,比较研究中揭示出的问题也成为下一步专题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分别从产业共生网络生成机理、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和产业共生网络资源循环与管理三个维度开展专题研究,并注意各专题间的衔接和关联。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循环经济学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网络组织等有关方法进行规范研究,同时,在将产业群理论和结构耗散理论引入到产业共生网络的分析方面进行了尝试。最后,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展开了相应的对策研究,提出了维护产业共生网络安全的治理对策。
首先,本书对产业共生网络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和分析。为了从典型产业共生网络中获取一般规律,为本书研究寻找切入点,选择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等国家业已形成或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为典型案例,从其发展的政策实施方式、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路径、影响因素、组织模式和网络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的建设提供借鉴。从成本推动、效益拉动、环境取向和内生动力角度系统研究了产业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揭示了产业共生网络生成的成本传导规律;论证了企业参与产业共生网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取集群效益。其次,本书就产业共生网络的运作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建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了其中的资源流动;提出了生态产业链活性因子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对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基于副产品交换的特点,提出四种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依托型共生网络、平等型共生网络、嵌套型共生网络及虚拟型共生网络。通过对产业共生网络中资源流动的分析,揭示了副产品交换规律。再次,就产业共生网络的潜在风险及其治理进行研究。提出投机行为的存在是产业共生网络需要治理的重要诱因;通过构建投机行为博弈模型,揭示投机行为产生的根源;结合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提出四种治理范式,并对其应用范围、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为了增强产业共生网络的凝聚力,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
王兆华,1974年10月生,山东泰安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5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05年中国博士后成立20周年之际,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目前主要致力于产业生态网络、技术创新和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在《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软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并多次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材料全文转摘。目前,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以及北京市研究课题10余项,并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和“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编辑推荐
产业共生网络也称为工业共生网络,是工业生态学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面对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人类的工业活动应当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大系统中,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使整个工业体系转变成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
本书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区域产业共生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区域范围的产业共生网络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书主要选择目前广受关注的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首先进行了历时近五年的文献检索与查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析;同时,结合笔者近几年来主持的相关研究课题对国内典型的生态工业园试点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其次进行了工业共生网络的国际比较研究,为整个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证支持;同时,比较研究中揭示出的问题也成为下一步专题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分别从产业共生网络生成机理、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和产业共生网络资源循环与管理三个维度开展专题研究,并注意各专题间的衔接和关联。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循环经济学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网络组织等有关方法进行规范研究,同时,在将产业群理论和结构耗散理论引入到产业共生网络的分析方面进行了尝试。最后,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展开了相应的对策研究,提出了维护产业共生网络安全的治理对策。
首先,本书对产业共生网络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和分析。为了从典型产业共生网络中获取一般规律,为本书研究寻找切入点,选择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等国家业已形成或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为典型案例,从其发展的政策实施方式、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路径、影响因素、组织模式和网络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的建设提供借鉴。从成本推动、效益拉动、环境取向和内生动力角度系统研究了产业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揭示了产业共生网络生成的成本传导规律;论证了企业参与产业共生网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取集群效益。其次,本书就产业共生网络的运作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建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了其中的资源流动;提出了生态产业链活性因子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对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基于副产品交换的特点,提出四种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依托型共生网络、平等型共生网络、嵌套型共生网络及虚拟型共生网络。通过对产业共生网络中资源流动的分析,揭示了副产品交换规律。再次,就产业共生网络的潜在风险及其治理进行研究。提出投机行为的存在是产业共生网络需要治理的重要诱因;通过构建投机行为博弈模型,揭示投机行为产生的根源;结合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提出四种治理范式,并对其应用范围、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为了增强产业共生网络的凝聚力,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目录
第1章导论
1.1问题与背景
1.2研究价值
1.3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2章产业共生网络的理论基础
2.1循环经济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