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0.6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中国史,综合,
品牌:陈泽加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页码:372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42734962
·条码:9787542734969
·版次:2006年7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科技创新既是一个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也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科学家可以搞创新,只读过小学的工人和农民也可以搞创新。从科技创新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了解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得到有用的启示。本书收集人类一万年以来比较典型的科技创新事例,尽可能介绍那些以前很少介绍过而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内容涉及农业、交通运输、工业、家用设备、食物、医学、军事、可持续发展技术等方面,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本书力图以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剖析整个人类科技创新的历史。除了阐述其创新的过程以外,更加注重于其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注重于这些创新产生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寻找科技创新内在的规律性。书中把创新的过程贯穿起来叙述和分析,而不是只强调个人和个别的事件,从而能够让读者体会到科技创新这门科学的整体规律和知识,增强从事科技创新的意识。此外,本书有丰富的插图,这更能增加读者的直观感受和阅读兴趣。
编辑推荐
科技创新既是一个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也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科学家可以搞创新,只读过小学的工人和农民也可以搞创新。从科技创新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了解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得到有用的启示。本书收集人类一万年以来比较典型的科技创新事例,尽可能介绍那些以前很少介绍过而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内容涉及农业、交通运输、工业、家用设备、食物、医学、军事、可持续发展技术等方面,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一章古代
第一节制陶技术
第二节那图夫文明
第三节我国的古代文明
第四节动物驯化和农作物栽培
第五节古代的车辆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我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早在11世纪中叶,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火箭的工作原理,并且造出简单的火箭。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有一个名叫万户的人曾经在椅子上安装47枚火箭,准备依靠火箭的推力把自己送上天。尽管结果可想而知,但是他被公认为是第一个想到依靠火箭实现飞天梦想的人,受到全世界的尊敬。为了纪念他敢想敢做的大无畏的精神,月球上一个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200多年以后,火箭技术才传到阿拉伯和欧洲。最早的火箭主要用途是放焰火和发信号。火箭技术传到欧洲以后,就开始有人想用来当武器打仗。当然,最初的火箭不能和火炮相比。印度也是最早成功地把火箭当武器使用的国家之一。
19世纪初期,英国发明家威廉·康格里夫注意到当时关于印度人使用火箭来攻击英国军队的报道。后来,康格里夫致力于改进火箭的研究,给火箭装上弹头,也就是炸弹。它们在火箭发射以后会自行爆炸,使火箭的攻击力大大增加。此外,他还想方设法增加火箭的飞行距离。经过改进的康格里夫火箭,射程、准确性和威力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开始在战争中显示威力。那时的火箭仍然采用棒状结构,以保证火箭能够在空中平稳地飞行。英国在1812~1815年与美国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康格里夫火箭。其他国家也纷纷仿制。
康格里夫火箭尽管采用棒状结构,但飞行的稳定性仍不理想,因而影响了它的准确性和命中率。1844年,英国发明家威廉.黑尔发明了自旋稳定火箭。这种火箭依靠自身喷射出来的气体在飞行的过程中旋转,因而飞行姿态相当稳定。这一发明不但使火箭的外貌摆脱了笨拙的棒状结构,而且准确性和命中率大为提高。不过,到了19世纪90年代,由于火炮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威力比火箭更加强大,因而大大地削弱了火箭在战场上的地位。
19世纪80年代,一个名叫康斯但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俄罗斯教师阐述了火箭可以用于太空飞行的理论。在这之前,尽管牛顿在17世纪80年代就写下了他的第三条物体运动定律,但很少有科学家想到这条定律可以应用于火箭的飞行运动。那时候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火箭之所以能够飞行,是因为它排出的气体推压空气,从而获得动力。太空中没有气体,因此火箭就不能飞行。
133-P135
点此购买报价¥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