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 白瑜
(文中所有图片,如有需要者请来信索取bensilver@sina.com)
Athlon虽然早已发布,声势也一直都不小,但遗憾的是我却一直都没有见过一台真正的Athlon系统,虽然无数的评测报告,无论是浮点运算还是3D性能显然都是对Athlon更为有利的,但似乎所有攒机的朋友都更愿意选择PIII,所以我每次邂逅Athlon都是在中关村的柜台里……
出于这种对Athlon的仰慕和一直以来对AMD的好感(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对原来的PII 400算Super pi竟用了五分多钟而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奔到中关村买了一套Athlon 600+磐英EP-7KXA系统,付过款后,老板掏出一块AMD原装风扇,不等我吱声,三下五除二就给装了上去,我暗叫不好,要知道,那风扇可是易上难下的,一旦装上,若再想除下,一不小心就会……我忙作谦虚状对老板说:“我想学学怎么装CPU风扇的,麻烦您取下再装一次。”,“行!”老板倒是很爽快,但那风扇极是不爽快,什么工具都用上了还是纹丝不动,最后果然不出我所料,随着老板一声怒吼固定风扇的金属条粉身碎骨了……老板一脸晦气地掏出一个新风扇说“您自己回去装吧”,正合我意!为什么不装上风扇?只因为这块Athlon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这也是我买它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超频!
抱着板子和那块可怜的Athlon兴冲冲地回到家,三下五除二搭起了一套主板+电源+CPU+内存条+显示器+显卡的最简设备,短接了Power跳线,自检声响过以后“Athlon 600 (6*100)”赫然出现在眼前,进入CMOS逛了一圈,发现这款磐英最新的K7主板确实非常棒,外频是可以从83MHz到115MHz任意设定的,虽说CPU核心电压需要在主板上通过DIP开关调节,作为市场上仅有的几款能对Athlon进行超频的主板,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由于没有加风扇,我大致逛了一圈CMOS后就关闭了电源,前后不超过2分钟,但是就算这样当我取下CPU时,那温度还是让我胆战心惊,总算见识到了Athlon的发热量之大。
要对Athlon进行超频,无非有两条路可走:超外频或是超倍频。不可否认,只要主板支持,超外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随着外频的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超外频的最大弱点是其它周边设备在高外频下工作的不稳定性,这个弱点可是致命的。我准备走的实际上正是另一条路——超倍频。超倍频所面临的难题是CPU锁频,在Athlon 之前,AMD原来的CPU大多是不锁频的,但由于定位不同,AMD在Athlon推出后仿效Intel对其进行了锁频,这给超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过很快国外的一些硬件站点纷纷推出了Athlon破锁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Tom’s Hardware Guide,我这次“心跳”尝试的所有Athlon改频资料都来自于这个站点。
要给Athlon动手术,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打开它的外壳。一块封装的Athlon实际上分为三部分:最上面是一块塑料表壳,也就是贴有AMD标志的那部分;底下是一块散热的金属板;塑料壳和金属板中间就是这次手术的主角——带有Athlon处理器和两片L2 CACHE的电路板。如图1所示。
图1 Athlon封装结构
在反面散热的金属板上共有八根金属杆,角上的四根是固定金属板和上面的塑料壳的,而中间的四根通过两块弹性金属片将芯片电路板紧紧的压在散热金属板上。
首先要打开正面的塑料壳,我使用了一把平口起子,插到金属板和塑料壳之间,在角上四根金属杆附近小心地撬动,记得一些资料上说,左下角的那根金属杆因为做了特殊处理特别难撬开,果不其然,随着“啪啪啪”三声轻响,其它三个角上的金属杆相继松脱了,左下角的那根金属杆还是纹丝不动,最后把金属板和塑料壳都撬得变了形才把这根金属杆撬松。取下塑料壳后,露出了电路板的反面,两块弹性金属片将芯片电路板压在金属板上,取下这两块弹性金属片就可以将芯片电路板和散热金属板分开,这一步要轻松得多,我用一把小口径的十字螺丝刀和尖嘴钳配合,很快就取下了弹性金属片,小心翼翼地将芯片电路板翻转过来后,我看到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K7的芯片上赫然刻写着“K7 700”,而不是理所应当的“K7 600”。我很快意识到,这是Intel也曾经使用过的“降级销售”的手法,这样做应该说是芯片生产厂商出于各种各样考虑的不得已的做法,但不管怎么样,感谢AMD送我这样一份大礼。记得一位AMD高级官员曾经说过:“K7 650、700都可以稳定地工作在800MHz下。”看来是话出有因啊。
接下来就要正式开始手术了,我的目标是Athlon750!
根据Tom’s Hardware Guide 的资料显示,Athlon的倍频决定于三组贴片电阻的排列,这三组贴片电阻分别是R155、R156、R157、R158,R121、R122、R123、R124和R3、R4、R5、R6,它们的位置分别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2 R155、R156、R157、R158的位置
图3 R121、R122、R123、R124的位置
图4 R3、R4、R5、R6的位置
图5 R155、R156、R157、R158和
R3、R4、R5、R6的组合关系
图6 R121、R122、R123、R124的组合关系
接下来对照图5和图6中这三组贴片电阻在不同频率下的排列组合方式,确定需要更改的部分,具体说来从600到750也就是需要拆下R155、R158、R4、R121、R122和R124六个电阻,另外焊上R156、R157、R3、R5、R6和R123六个电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贴片电阻甚至不到米粒的三分之一大小,要用电烙铁焊谈何容易……但是无论如何,为了750MHz的神话,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了我,借助专门购得的超小口径烙铁头和弯头镊子,我硬是拆下了六个电阻又焊上了六个电阻,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这块Athlon完成了从600到750的脱胎换骨,但是当我把这块Athlon 750插到先前的那套最简系统中时,显示器竟然没有亮。怀疑是CPU没有插好,又试了几次显示器还是没有反应,没有自检声CPU也不热,我当时腿就软了,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这块价值近两千元的CPU在我这儿还没热上身呢,不会就此报废了吧,一定是刚才操作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我又检查了一遍这三组12个贴片电阻,排列位置绝对没有错误,但是还会有什么问题呢?难道是……我掏出万用表,12个电阻挨个测过来,果然发现R156和R157两个电阻不通,显然已经被烧毁了,这两个电阻是最先焊的,刚开始胆子比较小动作也不够快,很可能就是因为加热时间过长导致了这两个电阻被烧毁,好在我早已准备了大量的这种0603封装的1K欧姆102贴片电阻,这次动作麻利地换上了两个新电阻,小心剔去了残留的焊锡,又检查了一遍所有其它的电阻,再次插上CPU,开机—— 随着自检声响起,显示器赫然亮起了“Athlon 750 (7.5*100)”,终于成功了!我一下子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可还没等我高兴完,系统就死了,还是那种典型的超频失败的现象,难道Athlon700超不到750?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事情啊,猛然间我意识到现在插在CPU插槽中的仅是一块芯片电路板,我甚至连散热金属片都没有来得及上,更别提风扇了,在这种情况下,以超频状态下Athlon的超大发热量,不死机才怪呢,想到这一步,我在芯片电路板上的K7芯片和缓存的表面抹上了厚厚一层导热硅脂并通过弹力金属片安上了散热金属板,至于那块塑料外壳,考虑到散热的原因没有安装。最后安装的CPU风扇也一定要选好的,原配的AMD K7专用风扇散热片倒是够大,可惜只有一个风扇,于是我换上了一个带有大功率双风扇的散热片,并用导热硅胶严丝缝合地粘到散热金属板上。
一切准备就序以后,插好CPU接上硬盘,开机、自检、进入WIN98……OK一切正常,运行WCPUID,Athlon 600果然脱胎换骨变成了Athlon 750!接下来是3DMark99的测试,结果CPU 3Dmarks一项竟得了一万两千多分,看来3D Now!增强不是浪得虚名的。最后的稳定性测试当然得靠极品飞车4来完成了,几圈飞车飚下来一摸CPU,温度才只是温温的,这次“芯跳”之旅大功告成。
人说超频玩的是“芯跳”,我说超频玩的是“心跳”,尤其当你超的是那种动辄一两千元的高档CPU,只记得当我用电烙铁对着那块Athlon 600时,想的是“不知道它的芯能不能跳上去,我的心可跳得快不行了。”好在这次我“心跳”之后,Athlon也成功“芯跳”了,其实无论是“心跳”还是“芯跳”,感觉都很刺激,很棒。
(注:该文章已在电脑高手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