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和窄带比起来,最主要就是个“快”字,所以大家在选购宽带路由器时,非常关心其性能如何,俗称“快不快”。于是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宽带路由器性能很好很快。但许多数据是片面的,等购买之后发现性能不足时已经悔之晚矣。本文从专业角度出发,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客观地看待这些证据,以及怎样正确地评判一个宽带路由器的性能。
处理器主频 不是速度
说法:“处理器主频100M,性能强劲。”“处理器主频133M,性能比100M的要好得多。”“采用通信专业RISC CPU。”
误区分析:首先,处理器只是路由器的一个部件,非凡之处只在于它是最核心的器件。处理器用得差路由器性能好不了,但反过来处理器好了路由器性能却未必就好。就像做菜,没有肥瘦得宜的新鲜猪肉绝对做不出好的红烧肉,但有了肥瘦得宜的新鲜猪肉,没有好厨师,照样做不出好的红烧肉。其次,除了处理器的主频外,还必须了解其总线宽度(16位还是32位)、Cache容量和结构、内部总线结构、是单CPU还是多CPU分布式处理、运算模式等等,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处理器性能,一点也不比主频次要。所谓的“采用通信专业RISC CPU”,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只是用专业术语扮高深,不敢亮出底细,因为几乎所有路由器采用的都是通信专业RISC CPU,要害要看这颗CPU到底用的是什么内核,内部结构如何。
用户注重:一般来说,100M或以下的属于较低主频,100M~200M属中等,200M以上属于较高主频。另外要看处理器是什么内核,是80186、ARM7、ARM9、MIPS,还是Intel Xscale?Cache容量有多大?是单CPU还是多CPU分布式处理?80186、ARM7内核处理器是第一代宽带路由器的典型配置,性能低,主流厂商均已不使用。ARM9、MIPS内核处理器是目前主流。Intel Xscale架构是高级网络处理器,用于高端产品。Cache容量8K或以下属于少的,16K常见,32K或以上是属于大的。一般处理器都是单CPU,采用多CPU分布式处理的是高级处理器,性能高。还可以深究一下,ARM9是普通型的920T/922T/940T还是增强型的926E/946E/966E,MIPS是2K、3K还是4K、5K,不同型号性能和结构都会有较大差异。可以把处理器型号输入到Google上搜一把,然后到芯片厂家的网站上好好看个究竟。
内存容量 不是性能
说法:“我这个内存16M,你看那个才8M,性能比它好多了。”
误区分析:这句话存在一个问题,两个陷阱。
一个问题是:内存的大小是一方面,能否科学地使用更重要。内存用来存放运算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使用内存就像布置房间。精明的上海女人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没用的东西绝对不会摆在房间里,每一件东西都摆得合情合理,每一寸都得到合理利用,十几平米的居室能摆下全部家具和电器,甚至还有空间放一两个盆栽点缀一下。但换做一个懒惰的单身汉,你给他一套两居室和同样多的家具和电器,不仅很可能摆不下,而且没过几天房间里到处是垃圾,立足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根据使用内存的大小来绝对地评判路由器性能的高低是不合理的。水平高的软件设计能很好地规划和使用内存,水平低的没有设计能力,直接拷贝处理器芯片厂家提供未经优化的参考软件,内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规划和使用。
两个陷阱是:内存单位和内存总线。内存可以用Byte(字节)做单位,也可以用Bit(位)做单位,两者一字之差,容量差8倍(1Byte=8Bit)!一般用大写B表示Byte,小写b表示Bit,别有专心的人会在这里做手脚,有的不标单位,也有把b标做B,瞒天过海的。内存总线有宽有窄,要在内存中或存或取4Byte的数据,假如是16位内存,就要操作两次,32位内存则只需操作一次,效率差一倍!所以即使相同容量的内存,假如总线宽度不一样,其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也是重大的。
用户注重:一般来说,1M~4M Byte属于较小,8M Byte属于中等,16M Byte或以上属于较大。另外假如别人只告诉你是多少M,一定要问清楚是Byte还是Bit,是16位还是32位。也可以到芯片厂家的网站上查清楚。有些不法分子用打磨芯片在芯片丝印上造假,所以选择老实守信的厂家产品很重要。
Flash容量不是内存
说法:“我的Flash容量大,性能比它好。”
误区分析:说法太笼统。Flash是用来存放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用何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编写效率和用户界面的花哨程度。假如选用高效率的实时操作系统(如VxWorks、Ecos、NUCleus等),设计者理解深刻,裁剪合理,编写效率也很高,就可以使用小容量的Flash。假如选用低效率的操作系统(如Linux等),设计者对操作系统不了解,编写效率低,或根本照搬芯片厂家未经优化的参考软件,就只能使用大容量的Flash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反而是Flash用得越小软件水平越高,产品越值得信赖。当然,产品功能多、用户界面花哨(如有很多高清楚图片)相对来说用的Flash会大一点。
用户注重:普通用户根本不用去了解Flash到底是多大,只要看功能是不是满足需要,顶多再看看用户界面好不好看就足够了。
吞吐量 标准不一
说法:“性能强劲,Throughput(吞吐量)高达97M。”“64Byte小包Throughput达到线速。”
误区分析: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很像邮局包裹业务。邮局寄包裹是大家把物品、寄件人、收件人等信息交给邮局,邮局把物品包好,并贴上格式化的包裹单,检查无误后投递到目的地,收包裹是相反过程。路由器基本一样,只不过收发的东西是数据而已。Throughput表示的是路由器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邮局单位时间里的包裹处理能力,是路由器性能的直观反映。这个数据后面隐藏的名堂是最多的。
正确衡量Throughput参数
首先应该说明,路由器的Throughput一定是LAN-to-WAN的Throughput,数据流出或流入局域网才需要路由器处理,才能代表路由器性能。而不是LAN-to-LAN,这代表的是路由器内部小交换机性能,一点意义都没有。这就像邮局单位时间里的包裹处理能力,一定指的是运出和运进邮局的包裹量,而不是从邮局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的包裹量。有些人把LAN-to-LAN的数据当作路由器Throughput在宣传,大家要小心。
其次,路由器Throughput,应该是在NAT(网络地址转换)开启、防火墙关闭的情况下得出的测试数据。这是因为NAT是宽带路由器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不开启NAT就不成其为宽带路由器了,而且软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NAT效率和路由器性能,所以NAT开启的Throughput才是有意义的。而防火墙,应该算做宽带路由器附带的高级功能,有的产品防火墙规则很多很复杂,能过滤很多东西,有的产品规则就又少又简单。规则多的,CPU用来过滤数据的时间就长;规则少的,过滤数据的时间就短,这对Throughput测试数据影响还是挺大的。为公平起见,在测试路由器Throughput时,非凡是在对不同产品性能比较时,把防火墙关闭是合理的。这就像美国发生炭疽邮件袭击以后,邮局对邮包的检查严格了很多,这会对邮局单位时间里的邮包处理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其他国家没有这么复杂的检查程序。假如我们据此就断言美国邮局的效率低下,就有失公允了。所以防火墙的评判,一般放在功能比较里而不是性能比较。
带机数量 不是绝对的
说法:“本路由器带机量为200台。”“本路由器最大答应带机量为253台。”
误区:这种说法极其不负责任。每一个网络繁忙程度大不相同,网吧里所有人都在上网聊天、游戏,几乎所有数据都通过WAN口,路由器负载很重。企业网经常是同一时间只有小部分人在用网络,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是在企业网内部流动,路由器负载很轻。在一个有200台PC的企业网性能够用的路由器,放到网吧往往可能连50台PC都带不动。估算一个网络每台PC的平均数据流量也是不能做到精确的。这就像食堂人员做饭,只能估计平均每人吃四两,这一锅四斤大概够10人吃,但很可能有一天大家做了运动,胃口出奇地好,一锅饭只够6个人吃,或者哪一天流行感冒大家胃口普遍不好,再来5个人也够吃。所以,较为客观的说法应该指明,这个带机量是针对哪种类型网络的,而且是根据典型情况估算出来的范围,例如“网吧带机量150~250台(典型值)”,这种说法就负责任多了。至于最大答应带机量的说法,还与DHCP可分配的地址有关。
用户注重:带机数量很直观,很好理解,但只是一个估算值和经验值。大家在参考这个数据时一定要注重上面提到的几个误区。另外这个数据假如是出自有信誉的大厂家之口,一般说法比较严谨,可信度高。出自小厂家、杂牌厂家之口,说法含糊可信度差。
在选择宽带路由器的时候,对于带机数量、WAN口数量参数也是经常 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这些参数,用户总是认为数量越多越好,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WAN口数不是处理能力
说法:“此路由器是双WAN口,性能是单WAN口的两倍。”“单WAN口带机量100台,双WAN口带机量200台。”
误区:这种说法混淆概念。一个路由器基础硬件和软件确定后,其处理能力或性能就确定了,不会随WAN口数的增减而有较大变化。假如路由器本身处理能力相对于WAN口出口带宽有富余,比如路由器处理能力40M,WAN口出口带宽每线10M,那么,双WAN口路由器则能有20M的吞吐量。但反过来说,假如路由器本身处理能力只有5M,不管是单WAN口还是双WAN口都只可能有5M的吞吐量。带机量也不可能随着WAN口的增加而增加,就似乎一个办公室只能坐100人,开一个门是100人,开10个门也还只能坐100人一样。
用户注重:多WAN口路由器首先性能要够强,相对于出口带宽要有富余,假如本身处理能力有限,多WAN口就纯粹是一个摆设。现在市场上有不同品牌的多WAN口路由器,性能良莠不齐,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首先考察性能,假如是ARM7的处理器,主频小于100M,性能基本上不足以做多WAN口。
相信以上如此多的争论经过澄清后,读者朋友一定可以在今后选择宽带路由器的时候有所针对地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在进行网络建设的时候“花小钱办大事”。
如何正确评判性能
前面一些争论的问题是我们在选择路由器产品时经常碰到的。那么,到底要怎么判定,怎么选择?下面推荐一种Step-by-Step的四步判定法,供大家参考:
1.选品牌。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厂商和产品的品质、信誉、服务。我们通过厂商对产品规格和性能的描述是否科学、严谨、清楚,就能了解到一个厂商的能力和诚信度。目前,中国宽带路由器市场上的品牌大致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进口知名品牌,如Linksys、NETGEAR、DrayTek等,产品品质一般有保证,除非使用地区有ISP兼容性问题和局端不能互通(这是由于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域性区隔原因造成的,一般很难解决)。厂家信誉一般也有保证,缺点是价格贵、多数是英文界面。第二类是本地知名大品牌,如华为、港湾、TP-LINK等,拥有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设计本地化,产品符合国内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ISP兼容性好,品质、信誉有保证,性价比也非常高,是目前中国宽带路由器市场上最刺眼的品牌,业内普遍认为其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第三类是小品牌、杂牌,没有研发能力,又迫于成本压力,只能从中国台湾一些小厂进一些低价、劣质的板子,自己套个壳子贴上标签就出售,甚至有些不法之徒抄袭台湾小厂设计做产品,拷贝硬件、复制软件,品质、信誉均无保证。由于这类厂家本身对路由器了解就很少,另外还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利益,所以往往叫得最凶、吹得最狠的就是这些厂家。以上所讲的一、二类品牌是可选的,第三类不可取。
2.排除法。产品是一个综合体,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证据”。但用户能了解到的信息相对较少,怎么办?我们可采用逆向思维,既然很难全面地证实产品性能好,就不妨先把不好的找出来。证实不好很简单,只要找到一个毛病就可以了,这就是排除法。比如我们知道了某个路由器采用的是ARM7内核处理器,就不用再去看其它的参数了,性能一定好不到哪里去。排除法的要害是根据前面对信息的分析和鉴别方法,挖掘隐含内容,辨别其真伪,把不好的找出来。通过这一步能把选择范围大大缩小。
3.多打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向谁打听很重要,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找有信誉专业媒体的横向测评数据。注重:前提是有信誉和专业,既能做到客观公正又能测到点子上。相信很多权威媒体在今年都会做类似的横向测评,大家可以关注。对于一、二类品牌,大家可以直接打电话或发E-mail问厂家,一般能得到较客观的回答。
4.试试看。经过以上三步,大家基本上已经可以作出判定和选择了。假如可能,再实际试试看就更保险了。注重,要在网络最繁忙的时段试才能看出性能够不够,比如网吧要在基本满座,最好大家都在玩《传奇》时测试。专业人士假如有设备和软件,可以做一下Smartbits测试和Chariot测试,重点测以下几项:Smartbits测试NAT开启64 Byte小包的LAN-to-WAN Throughput;多连接下的Chariot测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