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象征战争的棋戏。象棋的布局,就如同古代战争中的战阵的意思。阵同陈,也作“乘”。据宋·陈博良《历代兵制》引《魏书》说,汉承秦制,会五营士为八阵,名叫“乘之”,故而阵又通乘,其本义是指战车和徒(步卒)的队形排列,也就是起源于车战时期的专用军事术语,以后则泛指军队战斗队形。
战阵的优越性,就在于练习有素的密集队形和纪律严明的计划性行动。《六韬·均兵篇》说,车、骑、步(即车马兵)三个兵种,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战,假如是单个战斗,则一名骑兵反抗不了一名步兵,但若列成队形战阵,则骑兵可以和数量八倍于已的步卒作战。春秋时的军事家,把战阵练习列为第一位,把个人武术列为第二位,因为任何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即使个人武术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和有战术素养的战阵队列相抗衡的。古时的步兵,以五人为“伍”为基本单位,然后便“两”,为五“伍”二十五人。横排成“行”竖排成“列”。早期的阵,都是战车和甲士兵卒混合编队的。25乘战车的编制称为“偏”;战术上有时因要攻守兼顾,左右两偏车卒混队的阵形互相掩护、交叉变换阵形,或方阵、或圆阵、或“六花阵”等。比较有名的阵名有“鱼丽之阵”(郑国子元创立)、“魏舒方阵”晋大夫魏舒创立)、“雁行阵”(《孙膑兵法·十阵》)、“鹅鹳阵”(名将吴起创立)等。
纯步兵的方阵是魏舒创立的。公元前541年,他与西北民族锹人遭遇,地形所限,不得不“毁车以为行”,用独立的步兵布阵取胜。
象棋的发明,一开始便是两阵对圆,不像围棋那样需要一子一子添加上棋枰,所以象棋更像古代时的战阵对峙,布局的多种多样,也很像古代战阵之阵法演变。《司马法》中说:“攻战守,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因,是谓战参。”也就是说攻守兼备、进退有限度,次序井然,车兵与步卒相互依存,交叉掩护,这多么像象棋中的战术和杀法呀!象棋中的士、象,属防御体系,古代战争中的防御寨栅称为“战格”。唐·杜甫《潼关吏》一诗中有:“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之句。象棋布局如战争之布阵,都是要争先夺势,把握战争之主动权去夺取胜利。正如《战国策·秦》所说:“缀甲历兵,效胜于战场。”古代的象棋手们,很早便熟悉到了象棋布局的重要性,并研究出许多的布阵法,闻名的古棋谱《金鹏十八变》就是早期的象棋布局及全局的巨著,这部巨著记录了当时的象棋高手所精心设计的许多的布局陷阱,这些布局陷阱至今仍然放射着它的光辉,仍能在对局实战中遇见到,而且被棋艺作家选辑入诸如《象棋布局陷阱》之类的书作之中。以残局研究为主的明代棋谱--大型巨著《适情雅趣》,特意将《金鹏十八变》全局谱辑录于书尾,证实古代棋手对象布局研究的重视。一个象棋手,必须学会与把握象棋布局的各种正规的布阵法,这是许多棋手甚至是数代棋手的先进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棋手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双方不致吃亏的正规布局,亦即兵法所谓之“正”;为了在实战中实现争先夺势的需要,还要学会把握战机,灵活机智地布置陷阱,圈套,诱铒,亦即时麾的称谓:“布局飞刀”、“布局导弹”等战术。象棋布局的发展,是历棋手们的实践经验和积累。开始时,人们熟悉到中炮的威力很大,所以“起炮在中宫,观棋气势雄。”后行一马,跳马保护中卒,为了左右子力平衡,便于呼应,而以另马跳边,就成了“单提马”的布局,这样的布局,中路仍感薄弱,于是用双马保护中卒,形成拱卫之势,这就是屏风马布局;
同时,也有人用还击的策略,走“顺手炮”或“逆手炮”、沿着这条路,布局不断革新、发展,到了今天,已是千资百态,布局流派举不胜举。每个棋手都有他自己喜爱的、惯用的象棋布局,可谓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