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史东山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反映冀中平原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影片。它由小说改编而成,杨小梅、牛大水是编导者重点描绘的形象。尤其是杨小梅,她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执着地追求幸福,又在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战斗生涯中享受到欢乐。编导者细腻入微的刻画,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丰满、别具特色。影片还展现了白洋淀地区的广阔生活画面,从战前的水乡风貌到“七七”事变后的战乱,从减租减息运动到日寇的 大扫荡,整个影片人物众多,头绪繁杂,但处理得有条不紊,层次井然。获1949-1955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三等奖,获1951年捷克斯洛伐克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荣誉奖。
内容简介
配音:国语
字幕:无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开到冀中为民除害,并且实行了减租减息领导人民英勇抗日。农民牛大水以及杨小梅等在区委的领导下,同日伪何世雄、张金龙等开展了殊死的斗争,后来小梅得知敌某部和何世雄部撤退的消息,老蔡、大水等带领民兵围击,将何世雄、张金龙等俘获,大水与小梅在斗争中建立了爱情。
史东山:
20岁进入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师,并担任临时演员,业余时间学写剧本。1925年,他编写的剧本《柳絮》被公司采用,自任导演,这是他的处女作(上映时名《杨花恨》)。此后他编导的影片还有《同居之爱》、《王氏四侠》和《银汉双星》等。九一八事变后,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了《共赴国难》,从此走上新的艺术道路。1932年以后,编导了一系列广泛触及社会问题,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影片,如《奋斗》、《人之初》、《长恨歌》、《狂欢之夜》、《青年进行曲》、《保卫我们的土地》、《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等。抗战胜利后,编导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被认为是为战后中国电影奠下了一块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担任电影方面的领导工作。工作之余,编导了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该片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导演奖。他还重视电影、戏剧的理论建设,曾致力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研究,并著有电影理论专著《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论电影镜头的组接》等。曾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吕班:
1930年考入北平联华影业公司演员养成所,结业后留任北平分厂当场记。1937年入上海明星二厂当演员。在《十字街头》中饰大学生阿唐。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总校文工团任艺术指导。1942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实验剧团团长。1948年调东北电影制片厂,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1950年后导演了《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1952年回长影,独立执导影片《六号门》,该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后筹拍影片《未完成的喜剧》,因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
郭允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银幕生涯,在影片《吕梁英雄》中扮演武二娃。后在史东山电影的名片《新儿女英雄传》中扮演民兵高屯。1953年,从朝鲜回国后,在影片《智取华山》中扮演刘参谋,从此崭露头角。后又相继在《土地》、《祖国的花朵》、《怒海轻骑》、《小伙伴》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粉碎“四人帮”后,重返影坛,先后在《谁戴这朵花》、《瞬间》、《排球之花》、《柳暗花明》中扮演角色。后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参加《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的拍摄,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被评为“珠影”的最佳男主角。80年代,在“长影”的《祝你幸福》、《佩剑将军》和“北影”的《大海在呼唤》、《大地之子》等影片中担任了角色。之后还参与拍摄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感情》、《大江东去》等。1985~1987年,任北影演员剧团团长。1994年,在影片《莫忘那段情》中扮演赵老汉。
上眏时间:1951年
产品参数
·屏幕比例:1.33:1
·音频编码:数字杜比2.0:数字杜比2.0
·区域:全区
·DVD面数:1
·DVD层数:1
·条码:6937475373923
·ISRC:CNA020502120
·片长:136 分
·出版社:中影音像出版社
·包装:普通包装
·介质:DVD
·Color:黑白
·视频编码:标准格式
点此购买报价¥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