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急需用血竟要等半年——专家呼吁尽快建立稀有血液储备机制
新华网贵阳5月7日电(记者李春惠)贵州山区一位身患疾病的年轻农民到省城大医院求医
,医生诊断需要马上手术,但由于患者血型非常稀有,血库中没有存血,以致手术拖了又拖,患者在极端痛苦中等待着手术用血。半年后“救命血”仍然不够,而病情已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募集这种稀有血液,贵州省有关部门通过当地媒体向社会发出呼吁,希望相同血型的人们献出“爱心血”,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患者最终得救了。但是,有关方面认为,募集稀有血液总不能靠“临时呼吁”。稀有血型再稀少,只要相关工作做到位,完全能够募集到足够的临床用血,不会因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稀有血型无储备患者艰难等半年
半年前,25岁的贵州省石阡县汤山镇农民杨小英前往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就医,医生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需要手术。化验得知,她的血型为RH阴性AB型血,而当时血库没有这种特殊稀有血型的储备,主治医生潘耀振教授只能暂时为杨小英切除胆囊。为了防止肝脏内结石病变,潘耀振在杨小英下腹部留置一引流管,嘱咐她等有了足够的RH阴性AB型血以后,再进行相对复杂的手术。
贵州省血液中心张喆介绍,RH阴性血型非常罕见,约占人群的千分之三,其中RH阴性血中的AB型更稀有,约占人群的万分之三,因而被称为“熊猫血”。
今年3月份,杨小英胆管炎复发回到医院,潘耀振教授认为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导致患者肝逐步坏死而危及生命。潘耀振在网上发出稀有血型求助信息,同时,杨小英在妹妹的搀扶下来到贵州省血液中心求助。
张喆说,杨小英3月19日正式来贵州省血液中心约血,血液中心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RH阴性AB型血的市民,请献出爱心血,挽救杨小英的生命。
600多人慷慨献血筛选凑足“救命血”
从呼吁发出开始,贵州省血液中心接到的电话络绎不绝,打电话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让杨小英活下去。”
60多岁陈大爷多次要求献血,工作人员解释,陈大爷已过法定献血年龄,按规定不能献血,之后陈大爷又打了多次电话,询问“救命血”的情况。
贵阳市公安局民警王鹏看到报纸后,马上与贵州省血液中心取得联系,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采血人员确定他是RH阴性AB型血,且身体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标准。王鹏毫不犹豫为杨小英捐献了400毫升血。
贵州省财经学院大四学生张云涛也是这种血型。贵州省血液中心多方打听,联系上他,张云涛放下电话立即去献血。张云涛对记者说:“我很愿意帮助别人,更别说这是在救命。”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自发组织112个同学到血液中心检测、献血,虽然他们中没有一个是稀有血型,但每个同学都无偿献了血。他们说,帮不了杨小英,也能帮助其他人。
张喆介绍,从3月10日开始,不到一个月,贵州省血液中心接到的爱心电话不计其数,来献血筛查的人达到600多个,所需血液终于累计到1000毫升,基本能满足杨小英的手术用血。4月17日,杨小英被推进了手术室。
参加手术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教授介绍,医院选派了技术最精湛的医生,对杨小英进行左肝外叶切除、胆囊切开取石手术,同时,为了减少出血,右肝脏内结石采取激光碎石技术,手术进行近6个小时,输血600毫升,目前病人恢复较好。
目前,躺在病床上的杨小英脸上已有了血色,她噙着眼泪说:“我满怀感激,以后帮助别人义不容辞。”
保障机制完善了用血无须等半年
孙诚谊说,杨小英是幸运的。对于稀有血型者的临床用血供给,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保障机制,如果一个是稀有血型的人患了急症,血库又无存血,只有苦等,其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
王鹏回忆说,几年前,也有一个稀有血型的孕妇通过媒体寻找血液,等他看到报纸,联系上对方时,孩子已经出生了,幸好没有大出血。
贵州省血液中心张喆介绍,贵州省血液中心开展无偿献血有10年时间,有偿加无偿有40年时间,统计资料上只有十来个稀有血型者。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与他们中大部分断了联系,给募集工作带来了困难。
中国稀有血型之家负责人林峰认为,按照千分之三的概率算,贵州至少也有9万多的RH阴性稀有血型者,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合理调配,保证稀有血型者用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么庞大一个人群,却没被有效地组织起来。
孙诚宜说,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强与已知的稀有血型者联络,他们登记过相关资料,但是紧急时却联系不上,说明建档时不细心,平时联系不够,这方面工作应多作些。另外,政府应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稀有血型者献血,以备不时之需,急用血时也不必“临时抱佛脚”。
贵州省卫生厅医政处调研员龚廉坚介绍,目前,贵州省稀有血型数据库还不完善,这个工作已经制定了计划,也有信心做好。龚廉坚建议,尽早建立稀有血液储备机制,政府应加强对血液中心、血站的投入,促使其建立健全数据库和维护好档案资料。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