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提出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比去年减少10%。现经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8000吨,同比削减了12%。”5月7日,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了解到,北京市采取综合减排措施,二氧化硫减排成效显著。
二氧化硫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国家纳入减排考核的两项主要污染物之一,被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提出到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39.6%(国家下达给北京市的减排任务是20.4%),并与各区县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
企业减排投入可观
5月7日下午,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区的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常运转,但高高的烟囱里几乎已看不出烟气的排放。
“真的比过去好多了!”见到此情此景,还没有进入厂区,几年前曾经到京能热电采访过的记者不禁向同行介绍:这家热电联产的企业,节能减排起步较早,投入力度很大,因而效果显著。
4台200MW现代化大型燃煤供热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左右,供热量850万吉焦,供热面积2400万平方米……京能热电肩负着向首都提供优质绿色光和热的神圣使命。
8年时间,8.8亿元投入,京能热电通过技术改造,有效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为首都大气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1—4号炉脱硫系统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年;1—4号炉脱硝减排氮氧化物1.7万吨/年;1—4号炉电除尘器改造成袋式或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减排烟尘400吨/年。
“我们的1—4号锅炉烟气脱硝2005年列入北京市奥运倒排期重点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2.9亿,改造后可降低88.3%的氮氧化物排放……现在我们可以说,今年6月15日,1—4号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都将实现达标排放!”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梅东升对记者说。
“这几年北京市的电厂并没有大规模扩建,但电厂用于环保除尘、脱硫、脱硝的投入都非常大,京能热电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市环保局污染源管理处的郑再洪说。
政府监管力度加大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在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增量的基础上,着重在工程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和监督管理方面采取了措施,加大减排力度。
———在工程治理方面,重点实施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治理、中心城区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老城区平房居民小煤炉“煤改电”、远郊区城镇燃煤锅炉整合配套脱硫工程等,其中华能、国华、京能、高井等电厂脱硫工程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点实施首钢、北京焦化厂、东方石化公司、京丰热电公司、华电(北京)热电公司以及全市水泥行业的调整、搬迁与改造工程。北京焦化厂2006年7月停产后,减少燃煤约300万吨;京丰热电公司燃煤发电机组于今年4月30日停产;首钢已关停3座炼铁高炉、3座炼钢转炉、1座焦炉和一个烧结车间,实现了压缩产能400万吨的阶段性目标。
———在监督管理方面,北京市相继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一系列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新建电站锅炉的二氧化硫浓度限值相当于国家同类标准限值的1/20,《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新建工艺加热炉二氧化硫浓度限值相当于国家同类标准限值的1/17;与此同时还不断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确保燃煤设施达标排放。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