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不停的QQ聊天窗口已成为美国人David每天工作的常态。要不是最近一个关于Q龄讨论的帖子里一个中国朋友的“爆料”,没有人会相信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会是最早使用QQ的人之一,“即使是国内,已有10年Q龄的我也可以算‘屈指可数’吧……”已讲得一口流利中文的David十分得意。
而最近,圣诞安排成为他工作之余最忙碌的事情,这已是他在中国度过的第10个圣诞节了,“中国圣诞的味道越来越浓了……”目前在一家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担任技术高管的他,因工作关系,穿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街道上亮晶晶的圣诞布置、不绝于耳的圣诞歌声,成为David对中国圣诞最深刻的感受。
十年前,为了开拓自己事业的另一片天地,怀着对东方文化的向往,David放弃美国已初具规模的事业来到中国。“起初,我是为了与中国客户联系才使用QQ的。我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客户很少使用Email地址或电话号码,都留QQ号。要与这些客户联系, QQ是唯一的选择。”但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多,David吃惊地发现,几乎每一个中国网民都热衷使用QQ,这跟在美国时,网民并不怎么用IM工具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1999年,David在如火如荼的中国互联网事业中看到了庞大的市场。他通过QQ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迅速进入对中国市场的“实地考察”阶段。“我最常使用多人聊天和文件传输功能,尤其是多任务多人实时会话,使我的整体工作效率显著上升。”而QQ上沟通的融洽,为David打开了中国事业发展的大门。来到中国的第5年,David成为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执行合伙人。 “QQ已经成为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能看到很多新的机会”,David说。随着Q龄的增长,QQ好友里的名单越来越长,QQ群、断点上传、QQLive成为他新的左膀右臂。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与美国侧重信息发布和浏览不同,中国IM似乎更侧重于社区和沟通性。通过QQ,我的中文已经大有进步了”, David甚至能开玩笑地来一句某地方言。也正是在QQ上,David认识了自己的中国太太,也深刻感受到中国人现实生活和网络个性的差异,“我太太的家人建立了一个QQ群,一些安静害羞的人在群里却非常的幽默和活跃”,David惊讶地发现,“我想,QQ已成为显示他们个性的新空间。”每天变化的QQ签名,不断更新的QQ空间,每天花一点时间去关注中国朋友们的这些更新,David认为,这也是他了解中国人的最好渠道。
为了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能有机会感受、品味中国生活,David经常向朋友们推荐QQ,这一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采用。
“我非常高兴,那么多人加我为QQ好友。在此之前,我曾一度以为这个在中国的圣诞节会很糟糕,但是现在我不仅看到了‘正宗’的圣诞布置,也和很多中国朋友约好了圣诞的各种活动”,这是一个ID叫yibaikuai的加拿大人在一个国际性网络社区回复的帖子。几个月前,这位刚来中国工作的工程建筑师,因为交流不够顺畅而发愁,了解到中国IM工具的优势后,就在该网络社区发布了“寻找中国Q友 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帖子,一经发出,就有十几个人热情地加他为好友。
正是在即时通讯工具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更直接地认识中国。“从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了解的越来越多,我渐渐能感受到中国圣诞里的家乡滋味,但事实上,我也渐渐喜欢上了中国的春节”,David说。
社会学家认为,IM即时聊天工具在承担人们日常通讯联系的同时,也成为中西网民沟通文化、消解隔阂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日渐提升,QQ以自身的发展的十年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通,在影响乃至改变整个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同时,正以水乳交融的方式逐步影响着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让他们品味更加真实的中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