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太原市教育局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讨会,特邀请省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金碧对太原市高中课改工作进行分析指导,并就目前高中课改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部分课程开不足开不齐
存在问题:在高考科目优先法则的影响下,山西省在课改中出现了国家要求的部分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的现象。
解决对策:国家设置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都必须保证课时。每个科目里分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都是高考内容。在保证开足课程的同时,课程计划的落实将具备刚性和弹性。比如信息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可以进行弹性教学。基地校和硬件条件好的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组织教学,在普通学校可以在高一进行信息技术学习,高二进行通用技术学习。课程的前后安排可以调整,但课时必须保证,绝对不能减少。
■学校搞起"加课时赛"
存在问题:现在山西省高一加课时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校的高一年级已经成了六天教学制。学校在新课改过程中搞起了"加课时赛"。而且这种现象在优质高中尤其明显。
解决对策:对于学校大搞加课时赛,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教材不熟悉,造成老师在实践中讲课不太顺手,同时心理上压力增大,害怕讲不完,就希望通过加课时来解决问题。还有可能是学时真的不够,因为今年是课改的第一年,很多东西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这些情况在老师完成一轮教学后,将能有明显的改善。在一定时间内允许学校加课时,但要逐步回归。在适当的时候省教育厅将统一调整政策,也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希望老师能尽快熟悉教材和教学要求。
■教辅书泛滥入歧途
存在问题: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不是很清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们希望通过教辅材料来巩固学习的内容。这样客观地形成了课改中老师过度依赖教辅材料的现象。目前市面上见到的有关高一新课改的教辅材料多达17种。据调查每个学生手里最少有两套教辅材料。
解决对策: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目前山西的课改还在探索阶段,很多教辅材料并不符合山西的实际。盲目使用教辅材料只能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并产生错误的引导。省教育厅将联合部分出版社有针对性地出版适合山西省实际的教辅材料,以求立足山西省教学实际,做到取舍有度。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能自主开发课堂练习,并编写教案。
■课堂教学还在"满堂灌"
存在问题: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许多教师仍在"满堂灌",只为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如何学和学的效果。
解决对策:这是因为老师们面对新课程,还没有新的招数,只好用老办法,而老办法虽然眼下效果好,但长远来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没有好处的。新课程一定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传授。今后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课堂流程改造、课堂空间重构等各方面创新课堂教学。
■高考"指挥棒"还在转
存在问题:对于许多高中学校来说,仍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这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解决对策:那么课改后高考到底怎么考呢,这是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省教育厅正在研究整个课改之后的考试模式,今后高中考试将包括模块结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本学期提供的模块考题,从题型到分值,再到考试方式和内容,就是将来高中学业考试和高考的模型。而且,将来的高考是多元化评价,所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会起很重要的作用,头一年有可能会将此素质评价报告与高考成绩"软挂钩",同等条件下,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条件。但以后一定会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成绩实行 "硬挂钩",真正实现多元化考试招生的模式。所以,各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