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高校期末考试期间,不少高校自习室的座位“一座难求”。不少学生感慨,靠突击虽然考试过了关,却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也正遭遇寒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大学生也都渴望在校期间提高运用自己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高校的考试评价机制却一直未能有根本性的变化。
是回归更加严格的传统考试方式,牢牢打好知识基础?还是创新考试评价形式,突出学术特点?多年不变的大学生考试模式也面临如何瞄准就业终极目标寻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的困境?
靠临时突击考试照样过关
每到期末,不少高校周边的复印店生意都格外红火。“我们班有名学生,平时喜欢上网玩游戏,除了专业课,其他课基本都不上。考试前,他复印了该门课往年试卷等材料,突击三天,结果考试照样过关”,武汉某高校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说,“但是的确感到没有什么东西能留下来。”
武汉一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认为,“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多年不变,无疑给部分大学生靠突击过关提供了机会。这在一些基础理论课、文科类的课程中比较常见”。有学生向记者反映,“如果平时不怎么上课,没关系。但最后的一堂课一定要去,因为这节课上老师一般会划出期末考试的重点,透露考试的题型,所以那时到的同学最齐。”
据了解,期末考试突击,甚至舞弊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已经比较平常。某学生的《艺术概论课》,一个学期到课次数不到三次,但期末考试还考出了75分的成绩。“这是因为他考试时作弊了,事先将一些知识点写到桌面上。我们虽然很不满,但也没办法”。某高校一名新闻专业的大二学生这样说。
武汉一所高校的辅导员说:“考前划不划重点,涉及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期末时学生要评教,要给老师打分。如果连续几个学期,学生的打分低,会对老师评职称等有影响。”湖北某省属高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很多问题不是不想解决,而是难度太大、阻力太大,弄不好还会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