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蒋介石次子蒋纬国的身世,历来有多种说法。凤凰卫视日前推出的《家春秋》节目,再次将目光聚拢在这个谜团上,本网选登其内容如下。
蒋经国带洋媳妇回国 融入蒋家大家庭
1937年3月,西安事变后四个月,蒋介石的大儿子蒋经国从苏联回到中国。此时,他的二儿子纬国到德国学习军事。
王丰(民国人物传记作家)说:"经国学了苏联的党,也学了苏联的秘密--秘密警察。那纬国呢?学到了德国的军事。那(有)经纬两个小孩,那不是如虎添翼吗?"
蒋经国回到中国后,蒋介石对这个大儿子,有了全新的规划。
紧邻奉化溪口边,环绕着竹林的这间小洋房是蒋介石为大儿子蒋经国所盖的房子。这是1937年4月,蒋经国告别故乡十二年后,从苏联回到中国的第一个住所。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先母在天之灵,一定欣慰经国回来。"
回到中国,蒋经国前去杭州。第一次见到他的新母亲--宋美龄
翁元是蒋介石官邸副官,他看到经国和宋美龄互动的一面。翁元(蒋介石官邸副官)说:"他们都称呼宋美龄叫姆妈。这是宁波人的称呼,比较好像在一般的话。在家里不叫母亲啊,也不叫什么,这种是比较亲近的。"
尽管称宋美龄为母亲,蒋经国心目中真正的母亲还是毛福梅。蒋经国回国,宁静的丰镐房有了新气象。蒋介石在丰镐房的老家,为儿子经国举行了一场婚礼。
这位来自苏联的媳妇--方良,穿上了中国传统的凤冠彩裙,为蒋家增添了不少喜气。抱着大儿子--孝文,初到中国的方良,决心融入蒋家这个大家庭。
蒋方智怡说:"我的一个干妈妈,她每天下午,就来教我婆婆(方良)念国语、国文。就是小学的这个课本,然后她(方良)写:蒋经国蒋经国,她写自己:蒋方良。她学这些就是用,可以看得出来她非常用心。"
如今,在台湾开设幼儿园的蒋方智怡是蒋经国的三媳妇。从婆婆的口中得知了,刚从苏联回到中国的经国和方良,在当时溪口老百姓的眼里作风洋派。
蒋方智怡说:"她(婆婆方良)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她知道说中国的女性好像比较保守。但是我公公(蒋经国)是倒是很主张她,她爱运动嘛,她游泳、跳水、滑雪、骑马,她都会。"
而蒋介石心里盘算的是,如何让这个受马克斯主义深深影响的儿子能够和中国官场接轨。
这间书房是蒋经国学习中文的地方。蒋介石请了中文教师徐道邻为儿子授课。他并且要求这位已经习惯用俄文思考的儿子用毛笔写信。这封信是蒋经国写给父亲。报告他和妻子方良在溪口的学习情况。
漆高儒(蒋经国赣南时秘书)说:"在苏俄这种情形,可能有点不可靠。需要再教育,怕他(蒋经国)是有点共产党。"
事实上,蒋经国留学苏联期间。曾和停留苏联的宋庆龄有书信往来。这是当时他写给宋庆龄的一封信,信上说:"我送了一封信给我的亲母亲,但是恐怕这封信将被蒋介石的官吏所扣留。"里头的文字透露出蒋经国当时和父亲关系疏远。
在蒋宋这个大家族里。宋庆龄和蒋介石尽管关系紧张。但是西安事变爆发时,宋庆龄仍为蒋经国如何返国而努力。
王丰(民国人物传记作家)说:"宋庆龄她问这个蒋介石,问她的这个妹夫--蒋介石。说苏联的东方部长现在被我们关在这个南京的牢里面。我们何不考虑把东方部长释放回去,然后交换经国。那当然,这个蒋介石是严峻地拒绝。他认为一个罪犯,我的儿子又没有犯罪,为什么用一个罪犯去换我的儿子?!这是不行的!"蒋纬国曾被希特勒接见
蒋介石的另一个儿子纬国,和哥哥经国不同。他多了一分军人的英气。事实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经国和纬国。一个在溪口,给原配毛福梅带大。一个在苏州,给侧室姚冶诚养大。两兄弟很少玩在一块
王丰(民国人物传记作家)说:"纬国一直在苏州,姚冶诚的家里。有一天,纬国就到经国的家,就到奉化。那这个八仙桌上就有一盘奉化水蜜桃。纬国就拿了一个就要吃。被经国看到了,经国就一把就把它抢过去。纬国就说:‘你为什么要抢我的桃子?我要吃!'他(蒋经国)就说:‘这是我姆妈的,这是我母亲的。你凭什么吃?这是我母亲。等于是毛福梅买给我,就是给我吃的,不给你吃。那纬国就要抢回来,经国就把它摔在地上整个摔烂。摔烂,我都不让你吃。"
这封电报是蒋介石写给人在德国的纬国。信中提到,孔祥熙即将去德国出访的消息。他要纬国前去接机。后来希特勒还曾接见这位蒋介石的二儿子纬国。当时他是德国部队里的少尉侍从官。
王丰(民国人物传记作家)说:"他(蒋介石)觉得把蒋纬国送到希特勒的德国,让他(蒋纬国)从德国那边呢,学到一整套的军事教育。然后呢,将来可以回国,扮演一个他的辅助的一个角色。"
在希特勒的统治气氛中,纬国在德国待了三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德国成为轴心国。蒋介石让儿子纬国离开欧洲战区,前往美国空军基地学习最新军事。
王丰(民国人物传记作家)说:"交代他(蒋纬国)要去参观美国的一些空军基地,交代他去参观美国的一些飞机制造厂。这个兵工厂,然后要他详细地做纪录。"
抗战时期,蒋介石确定了经文纬武的培植路线。但是对于长子经国,蒋介石似乎多了一份期许。他让经国到江西赣南。从地方的保安副处长,官阶少将的身份扎扎实实地干起。
1937年8月13日,抗战的第一场战役在上海爆发。国府中央军和各派系的所谓杂牌军在上海死守三个月后,不利蒋介石的传闻在部队里传开。
杜重石(时任国府部队驻上海少将处长)说:"蒋介石当时啊,他是一个私心。他实际上呢是想藉共产党的力量来消灭杂牌军。"
在松沪战役后,国府军队共死伤了十八万七千两百人。蒋介石损失了大半精锐部队。坚持抗战或是展开和谈,在他的心中挣扎着。
杨天石(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说:"你说我(蒋介石)跟日本人怎么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我把抗战领导到底了,而且领导到胜利了,这个事实是不能回避。首先要很明确地予以承认。"
1937年11月19号,蒋介石在南京的美龄宫,以国防最高议长的身份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随后他发表了"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在做这个决定之前,蒋介石征询了多方面的意见。包括康国雄的父亲康心如。他是四川省同盟会的成员。
康国雄(重庆临时参议会长康心如之子)说:"他(蒋介石)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他就让带着一批人带着当时的大印到重庆。"
蒋介石决定迁都重庆之后,负责供应宋美龄和国府要员牛奶的曹经才也开始忙着张罗乳牛的运输事宜。
曹经才(前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牧场送奶工)说:"大概是1937年的11月20几号,她(宋美龄)调了六部火车空车。我们是在下关煤炭场把牛从四方城赶上去,大概一共有五十头。"在火车往大后方运输的过程中还有着中国老百姓的大迁徙。上百万的人民离开了自己的土地。
重庆位于四川之东,四面有高山环绕,长江穿越其中。就战略位置考虑重庆易守难攻,内外运输主要是靠水运。当年装载卫岗牧场的乳牛几经波折才辗转到了重庆。
曹经才(前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牧场送奶工)说:"后来大概还有四十多头(牛)到了宜昌。宜昌三峡这个水域(水)流得很厉害。基本上,重庆民生公司的船那么多的牛载不上去,还带些东西,还带些人。后来又请示宋美龄妈妈,宋美龄妈妈答应,那就她出的面。找的那个怡和洋行,也不晓得是不是太谷洋行。弄了它一个最大的船。叫荆门号,荆州的荆。把这些牛送到重庆。"
如今的重庆市政府是当年国民政府的所在地。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昔日的模样。
牟之先(重庆陪都史专家)说:"你看这个纪念碑这是在六十年前修的,1948年修的。抗战期间,日军大轰炸......"牟之先是抗战陪都史专家。走在重庆国府唯一留下的消防纪念碑前,他用影像和文字记录陪都的抗战史,包括了蒋介石夫妇的迁都史。牟之先(重庆陪都史专家)说:"蒋中正和这个宋美龄他们是1939年年初,应该说是在一月八号左右到的重庆,整整晚了一年多。"抗战第一年,蒋介石是在武汉进行指挥。国府内部对坚持抗战或是展开和谈意见纷歧。
杨天石(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说:"由于淞沪战争的失败,那么在国民党内部主和派的力量很强大。那个时候,汪精卫主和、孔祥熙主和、居正主和,连这个当时的国民党左派于右任都主张要跟日本人谈判。"
这是日方给汪精卫的谈判电报,里头详细陈述蒋介石的行踪。同样的,当时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离开重庆前往河内的行踪也完全被戴笠的军统局所掌控。
陈鹏仁(中正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汪精卫降日秘档》作者)说:"那个时候,蒋介石还打个电报给汪精卫说,你最好呢,你就从河内到法国去。你不要不要跟日本人继续怎么怎么汪精卫那个时候还申请了要到法国去的,那个护照都已经申请了。"
事实上,在山东台儿庄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开始思考着抗战与和谈的两步棋。1938年4月9号的日记上,他写道:"此时可战可和,应注意和局与准备。"
此时,孔祥熙察觉了蒋介石的变化。
1938年,一场场对日的秘密谈判在香港中环汇丰银行的二楼里频繁地磋商着。此时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扮演着父亲和姨父蒋介石的情报前哨站。
王丰(蒋介石传记作者)说:"情报方面的天才,因为情报是要跟人家交往才会有情报。他(孔令侃)在很年轻的时候在上海,就跟日本的皇军,就跟日本的这个什么海军陆战队,跟日本的这个驻在上海的部队的部队长关系都很好,交往很密切。"
杨天石(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说:"1939年,这个日本人为了骗蒋介石谈托人给蒋介石带话。提的条件是有高度的诱惑力,说只要你蒋先生跟我们日本人谈判。那么第一,我们就不支持汪先生而且我们可以把汪先生,把他干掉。什么意思把他除掉。那么这个消息最早是日本人传给孔祥熙。"
和日本一来一往的过程中,蒋介石很快地发现了日本想利用蒋汪之间的矛盾和中国进行和谈。
杨天石(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说:"孔祥熙就很高兴。你看,这个生意值得做啊!只要蒋介石跟日本人谈判的话,那么日本人不支持汪精卫,而且可以把汪精卫把他除掉啊!所以孔祥熙就给蒋介石写了个报告,建议派人去香港跟日本人谈判。那么蒋介石在孔祥熙的信上有个批语,蒋介石说如果今后再有人利用汪精卫来劝我跟日本人谈判。下面是蒋的原话:‘以汉奸论罪杀无赦'。"
就在此时,汪精卫已经在南京成立"汪伪政府"。从1939年10月,蒋介石几乎完全关闭了和谈大门。他深知坚持抗战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而他的两个儿子经国和纬国也陆续加入了抗战的行列。
1898年,戴季陶的遗骨在四川广安被寻获。这个骨灰坛原本是蒋纬国请人送到大陆装戴季陶的骨灰,但后来纬国的心愿并没有达成。
马铭德(上海民革联络部部长)说:"这个就是当年蒋纬国先生特地带过来准备将来存放戴季陶先生骨灰的骨灰盒。"
作为蒋家的一份子,作为极可能是戴季陶的儿子。蒋纬国的身世始终是个谜
马铭德(上海民革联络部部长)说:"他(蒋纬国)曾经问过戴季陶先生‘我的生父呢?有各种说法,究竟我的生父是哪一位?戴季陶先生当时很戏剧化。蒋纬国先生坐在他(戴季陶)对面,他就拿出蒋介石先生送给戴季陶先生的一张十二吋的像放在右边。然后正中呢,放一面镜子,自己坐在镜子的另一边。他说,纬国您看看您像哪一边。蒋纬国先生看看镜子里面,自己的影像。然后呢,看看两边。他(蒋纬国)说,还是像蒋(介石)先生多一点。戴季陶先生说,这不就结了吗。"
位于重庆黄山的蒋介石官邸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夫妇的住所。当年蒋宋孔三个家族成员的寓所大部分都在黄山。从宋美龄的卧房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大姊宋霭龄所住的孔宅。抗战时期,两家互动仍然相当紧密。
宋美龄到了大后方透过送鲜奶来照顾家族的成员。
曹经才(前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牧场送奶工)说:"这头牛呢一天可以挤四十公斤(牛奶)。那么这些牛奶呢,那要通过宋美龄妈妈写条子给她的秘书。我每天到她的秘书家,下午四点到五点去接,这些牛奶要送给谁?首先是孔祥熙一天四磅,蒋介石家里四磅,宋庆龄老妈妈两磅,陈果夫、陈立夫两磅,宋子文家一磅。"
忙着照顾家人的身体,宋美龄的健康状况其实让蒋介石相当忧虑。他在1940年9月21号的日记上写道:"妻工作太猛,以致心神不安,脑痛目眩,继以背痛牙病,数症并发。渝无良医,亦不愿远离重庆。"
沿着山坡边的石板路,这是宋美龄在抗战时期躲避日军轰炸必走的路径。蒋介石夫妇俩和所有重庆老百姓一样在这样的防空洞里度过无数次惊恐的轰炸。这段影片是蒋介石夫妇进入防空洞的影像,大轰炸是重庆老百姓对抗战最深的记忆。
之先(重庆陪都史专家)说:"她(日本)真正的,她的轰炸是在1939年5月3号5月4号的叫做‘恐怖轰炸'。1940年7月份下旬的叫做‘疲劳轰炸'和1941年这个8月份的叫做‘月光轰炸'。"
熬不过大轰炸的精神紧绷以及身体的病痛,宋美龄离开重庆,前去香港治病。这段时间她几乎没有给蒋介石任何音讯。此时人在重庆的蒋介石心急如焚。
1940年10月25号他派经国去香港探视宋美龄,并且迎接从美国回到中国的二儿子蒋纬国。
汪士淳(蒋纬国传记作者)说:"他(蒋纬国)到香港,他完全不了解就是他会见到谁。所以当时就是说他一个亲戚叫陈熙贞的过来接他。接他其实他旁边就有个中年人他不认识,那个中年人也不答腔。后来陈熙贞才忍不住讲说,其实他就是你的哥哥,你的经国哥哥。两个人突然就兄弟相认了,那个时候就真情流露拥抱在一块,又笑又跳的。"经国和纬国两人相认后,两人一同前去探视在香港养病的宋美龄。从1927年宋美龄嫁入蒋家以来,事隔十三年,她第一次见到蒋纬国。汪士淳(蒋纬国传记作者)说:"宋美龄就讲说,的确你(蒋介石)父亲那么多年不让我见到你也的确有些,有他的考虑,假如说我太早见到你(蒋纬国)的话你会被我惯坏。"
康国雄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官邸里的常客。他在黄山官邸里遇见了刚返国的蒋纬国。
康国雄(重庆临时参议会会长康心如之子)说:"一个大房间,一大桌人在吃饭。‘哦!'一看到我就大叫,大家就在(说)国雄来来,我就看到高高的瘦瘦的一个人。没见过,这侍卫官我都见过。‘你来来,国雄坐这儿。'吃了半天,他(蒋纬国)突然问我,‘你叫我什么?喔,你叫我蒋二哥吧',‘哦!'我才想到,是蒋(介石)他的儿子。后来呢,吃了一顿饭这个他(蒋纬国)给那个侍卫官说,‘你打个电话问爸起来了没有。'那个侍卫官就打电话要我过来。委员长(蒋介石)说了让国雄上去。‘好,走走走。'"
1940年的圣诞夜晚,宋美龄仍在香港。蒋介石在日记上说:"三年来圣诞前夜,以今日最烦闷。家事不能团圆,是乃人生唯一之痛苦。幸纬儿得以回来作伴。"此时,蒋介石早已察觉妻子宋美龄无声的抗议。其实和纬国的身世有关。
王丰(蒋介石传记作者)说:"其实看到纬国的照片,应该是在她(宋美龄)见之前应该都看的很多次。那看到纬国的照片她就认为说他(蒋纬国)的母亲是很美丽的人。一个母不详的,母亲到底是谁不知道的蒋纬国却长得这么帅,长得这么英挺,又有几分神似蒋介石。那她(宋美龄)就怀疑其实蒋介石是不是有所隐瞒。"
来年,1941年2月12号宋美龄从香港回到重庆。蒋介石亲自前去迎接这是蒋孔家族的成员。难得齐聚一堂的历史影像。或许是命运的巧妙安排。蒋纬国在宋美龄的这间书房里发现了自己神秘的身世。
汪士淳(蒋纬国传记作者)说:"有一天,他(蒋纬国)跟宋美龄见面以后夫人说,你可以在我的书房里面看书。他有一天翻到一本书,一个美国作家写的。写的是那个就是蒋家的事情。其中提到一点就是说,就是说,蒋介石的第二个儿子蒋纬国少尉其实不是蒋介石亲生的。他看见觉得很奇怪那他又不敢问他,问蒋介石。他反过来就去问他,一直口中一直叫的亲伯的那个--戴季陶。"
尽管戴季陶曾在给日本好友梅屋庄吉的信中坦承自己就是蒋纬国的父亲。但是至今蒋纬国的身世仍是个历史谜团。此时,对蒋介石来说,纬国和宋美龄之间扰人的家事平息后,他将心力放在向美国争取军援的事务上。因为他深知未来美国的态度将是抗战的重要关键之一。他要让大舅子宋子文再度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