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经济形势,需要非常的政策,尤其是涉及约30万亿市值和1.2亿户股民的A股市场。目前,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大受影响,A股在基本面面临着空前强大的“做空”打压。
如果说A股目前的基本面不容乐观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存在的“共性”,那么,上市恶性融资、“铁公鸡”一毛不拔等便是“土特产”,严重打击A股1.2亿户股民渴望投资回报的信心,也成了阻碍A股健康稳定发展的“地雷”。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影响日益严重的非常时期,非常需要资本市场出台相关措施,用股市为经济发展创造信心。
可喜的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工作等今年七大任务已经破题,相关部委的调研正在进行中。
A股制度建设“拖后腿”
长期以来,A股市场如有“大小非”解禁、IPO开闸等传言,股市便会“动荡不安”,表明市场股权分配、上市公司规范等方面缺乏必要的保障,正因为如此,有专家表示,目前的A股已基本丧失了融资和价值投资功能,要让股市能够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制度建设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迫在眉睫。
市场上,如果业内人士谈论起什么是A股最直接的利好时,大多数人会认为政策是股市最大的利好,因为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但是,从发达和成熟资本市场来看,要发挥股市的资源调配、经济杠杆的作用,就必须要通过股市自身的调节实现。但是,目前A股在制度建设和监管上相对滞后,投机、操作市场等恶意行为借机不断蔓延。2008年末,数家机构和投资者被爆“操作市场”,北京首放汪建中、武汉新兰德和陈杰相继落马,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又因涉嫌“操纵市场”被查。
一些金融与证券研究方面专家表示,对于目前股市而言,关键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除了救市之外,还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2009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对于“保八”和提振信心至关重要,无论从经济发展需要还是稳定资本市场自身需要,或者保护1.2亿户股民的角度看,都需要对股市制度和上市公司进行建设。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成关键
据媒体报道,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运作等今年七大任务已经破题。同时,在国务院领导下,相关部委组成的专题小组也已运行。据了解,这七大任务包括了目前市场已经抄起的“重组”概念和市场关心的分红、中小投资者保护、大股东增持等内容。
从具体措施来看,“推动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有利于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整体水平;“降低上市公司购并成本”、“推进证券监管特别是上市公司监管征信系统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对接”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现金流,增强流动性;“解决上市公司分红所得税问题,保证分红等额回报给投资者”有利于稳定和引导长期投资,培养长期投资者;“规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有利于保障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建立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报备制度”有利于维护股东权益,保障公平的投资制度;“推进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有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
实际上,从上述七大任务所涉及范围来看,均为当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运作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问题。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对资本市场来说如同“久旱逢甘露”。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近日,《上海证券报》对2009年两会代表、委员不记名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也显示,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当前发展证券市场的首要工作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事实上,从2006年的全国两会算起,“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破题”利好1.2亿户股民
A股虽然正在经历着震荡和面临缩水的风险,但依然牵系着众多的利益,在中国的市场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此关系紧密“市场”,也找不到一个“引人瞩目”和关系着全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市场”。
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是A股能否走强的关键,有专家表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业绩明显下滑,A股也很难靠上市公司业绩来提振市场信心,如果此时出台政策,从制度上来“提振”上市公司质量,应该是目前最大的救市。因为这项政策是从制度角度出发,和干扰市场无关,且又是A股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种利好会贯彻整个2009年。
长期以来,管理层在制度建设上侧重于解决某一个方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并未达到投资者的预期。以分红来说,长期以来,A股某些上市“铁公鸡”不分红,不仅“扼杀”了投资者的信心,打压了长期投资预期,同时,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燕京华侨大学华生认为,投资资本市场要取得一个合理的回报,就要使得分红和股价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但中国上市公司却经常多年不分红。正因为此,有专家甚至认为,中国投资不是投资者,而是投机者,因为谁长期持有谁倒霉。
可见,七项任务的破题将利好1.2亿户股民,希望管理层能够加强对执行的监管,确保上市公司质量在2009年的非常时期得到保障和提高。(文/席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