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个财报并不好看各个大型气压的CEO而言,在盈利和减亏方面都有颇大的压力,但现在恰逢经济危机,市场低迷,现有销售难以开拓,因此压低运营成本似乎成为了各位CEO、CFO的首要选择,而在运营成本中,研发成本首当其冲,不少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年CES和Cebit上公布的新产品的推出明显少于往年。当然经济危机对于微软这样在银行有数百亿美元存款的大型企业而言相当冲击较小,但其在创新研发方面还是落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谷歌和苹果。
微软的CEO史蒂夫·鲍尔默在上月表示,不会因为经济危机而缩减研发预算,今年用于研发领域的投资将会继续扩大,超过90亿美元,他认为只是凭借单一的削减成本,美国公司并不会走出经济低迷。鲍威尔同时还将现在的微软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做类比,其虽然是传统的广播无线电领域的领导者,但其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仍然保持了高额的研发预算,对电视等新兴的技术领域进行研究,使得在战后经济复苏获得了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从而占领了市场。由笔者看来,现在的微软同三十年代的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微软现在同在由传统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时期,微软虽然同其竞争对手相比有很多优势,如有十分充裕的现金流,忠实的用户群体,良好的发展平台,但其也同样受到google这样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挑战。从微软历史上来看,其并不算是一个十分推崇创新的企业,而在市场和产品上一直都相对比较保守,特别是在核心业务上,上世纪的Windows相对MacOS、Excel相对Lotus1-2-3、还是本世纪的Xbox相对PlayStation,Zune相对ipod,Live search相对于Google,Vitual earth相对google earth、Sliverlight相对Flash,微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理念创新的跟随者而非领导者,微软在这些领域即使成功在很大程度也是依靠是完善而不是创新。另外我也要提一下,美国无线电公司虽然在战后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只是暂时的,其并没有完全转型成功,
但微软在理念创新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全新"的Surface用户互交系统,其是一种真正桌面级的用户触摸交互系统,使用者可以用双手拖动或者缩放内容,相信看过《少数派报告》的不少人都会发现Surface同电影里阿汤哥使用的电脑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个是不是微软的真正创新需要各位自行判断吧。当然这样的系统仅会用于教学或者演示,而不合适长期使用,并不会像苹果的iphone的ui系统那样很大程度改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操控方式。
微软Surface视频演示
另外微软的Surface的相关研发项目上也受到了一些非议,Surface新申请的一项专利是允许用户在Surface上放置一个物体,系统会显示储存在硬盘上的与之相关的数据或媒体信息。例如你在Surface上放一把汽车钥匙,就能调出日程安排表或喜爱的电视节目列表。但这项专利却被不少投资人和媒体的抨击,被形容为"浪费投资人金钱"。这个功能我现在并不能准确预言出到底有多大实际意义,但微软在创新方向把握下看来也的确需要检讨下了,
微软在今年重头戏毫无疑问是其新一代的操作系统Windows7,但Win7和其前辈Vista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改观,同样也仅仅只是细节上的完善,如完善任务栏和组件系统,进一步改善了系统安全设定,提高了整体执行效能,增加了对DirectX 11和其他一些新硬件的支持,而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Win7同样也体现了微软创新精神的不足,过于保守。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垄断主义的幽灵在作祟,Windows在一般通用的操作系统上,缺乏真正有利的挑战者,Linux和MacOS并不能威胁到Windows在系统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对于缺乏压力的微软而言必然会采取比较保守的策略,而不会过于激进。而在如Office、Live、Windows Media Player、Internet Explorer等其他软件研发上面,则会过多依靠同Windows的整合优势,同样缺乏创新。
当然微软在创新研发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赞的地方,如在同使用者的交流方面,微软通过Connect和TechNet等手段,让用户参与到创新研发中,更多的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了解用户需求,完善产品有极大的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