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DE A 偷票房方式有多种
“典型搬砖式”
看A电影,给B电影的票——>票款计入B的票房
在那段名为“爆料:看大笑江湖为什么给赵氏孤儿的票呢?”的视频中,一名购票者去石家庄太平洋影城购买《大笑江湖》的电影票,结果售票员却给了他一张《赵氏孤儿》的票。这就是所谓的“搬砖”吗?长期驻守成都,担任片方代表监票L先生说,如果这段视频确是片方串通影院挪票房而不是售票员个人行为的话,那么这就属于最简单,也是最笨的方法,即观众想看A电影,影院给你B电影的票,消费者并无损失,但是这份票款却计入了B的票房。但这样的做法风险较大,也最容易被发现。假如一位观众去看了A电影,但影院却出于某种目的要给B电影增加票房,经过一系列操作,这本应算在A电影账面上的钱,就被转到了B电影上。对于这种做法,电影业内有“专业”的术语——搬砖。
“瞒天过海式”
团体票、会员票——>票款计入任意某部电影票房
用业内人士的话讲,石家庄影院以《赵氏孤儿》票换《大笑江湖》票的“偷票房”行为十分低端,“一眼就会被发现。”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更多是在团体票上做文章。单位或者企业购买的团体票也许根本不会计在所看的片子上。影院不管观众最后看的是什么片子,票房收入却都录入到他们想增加票房的片子里。还有一种做法是影院利用自己的会员做文章。影院会针对会员进行电影票的预售,会员票上有些是有电影名称的,也有些是没有电影名称只标明是哪个厅,无论会员看什么片,预售的票款都可以任意转到某部电影的账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