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虚拟化、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形态的大面积流行,以及近年来业界对于绿色环保、成本控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特别关注,瘦客户机这种堪称古董级的“老前辈”似乎又一次迎来了黄金时代。

曾几何时,瘦客户机(Thin Client)几乎是以一种“革命者”的姿态横空出世的。所有的系统软件、数据都在服务器端,前端只是一个读取、显示、改写数据的设备,这种计算终端便宜、易于管理、安全性突出,非常适合需要大批量部署PC机的应用场景。在上世纪90年代,它的到来和风生水起甚至曾引来众多分析师对PC命运的担忧。
从某种角度说,瘦客户机的命运其实和业界种种主流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本世纪初,各大IT厂商陆续提出了面向网络服务的愿景,“像水、电一样使用计算机”、“按需计算”、“效用计算”等等一度成为口口相传的流行话。瘦客户机恰恰就是作为承载这些愿景的用户端而被寄予厚望,Sun、IBM等等显赫的技术巨头均推出了自己的瘦客户机产品和解决方案。
然而,技术创新的脚步还是无情的将瘦客户机这种充满未来感的终端形态甩到了时代身后,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因很简单,在和PC机的全面较量中,早期的瘦客户机逐渐由于其技术瓶颈而流于尴尬:其自身的计算处理能力以及网络的传输速度已经越来越难以跟上客户在应用需求方面的日新月异。
技术创新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可以轻易间将一项被世人寄予厚望的技术形态打入冷宫,但同时也会在不经意间为一项尘封已久的技术形态赋予新生。无论是目前正大红大紫的虚拟化还是云计算,都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而瘦客户机这种堪称古董级的“老前辈”也借着虚拟化、云计算的大面积流行,以及近年来业界对于绿色环保、成本控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特别关注,还有硬件、软件、网络等基础技术层面的脱胎换骨式进步等等因素的东风,在沉寂数年后似乎又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现在的技术成熟性更强,”惠普公司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PSG)亚太及日本地区商用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麦荣良(Dennis Mark)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现在的瘦客户机多媒体支持要比以前好很多。图像处理能力、压缩传输技术、计算能力在服务器和客户端都有很大提升。另外,在散热和节能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瘦客户机也要更有效率、更安全。”
在技术创新层面,桌面虚拟化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可以说是瘦客户机几获新生的核心推动力,也是放大瘦客户机核心优势的一个显要途径。除了前几年EMC收购虚拟化领域的标志性公司VMware之外,思杰(Citrix)也在去年将Xen收入囊中,而惠普则在2007年第四季度将全球最大的瘦客户机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的Neoware招致麾下,并于去年4月发布了远程客户端管理解决方案(RCS),并将与思杰的合作延展到桌面端,以极具惠普特色的方式全面进军虚拟化计算市场。

“TCO(总拥有成本)和数据安全是瘦客户机得到青睐的两大原因。”这是惠普PSG亚太和日本区远程客户端解决方案业务部门经理Allen Tiffany告诉记者的话。IDC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应用RCS的用户可以节省61%的运营成本和87%的软硬件成本。而TCO的降低还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另外还有节能降耗方面的副产品。有统计表明,即使将服务器能耗也均摊到客户机上,瘦客户机的能耗也仅是PC的1/10。
这也是众多PC厂商在最近逐渐发力瘦客户机市场的原因所在。据介绍,在欧美及日本市场,瘦客户机的接受程度已然很高,尤其在金融和教育领域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的环境要求企业‘以更少的资源做出更大的成绩’。”在麦荣良看来,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黯淡也在客观上给瘦客户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在亚太地区。
据IDC预测,瘦客户机在2009年的全球出货量将突破400万台。尽管难以和PC的“亿”数量级相提并论,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还是备受关注。IDC同时说,未来5年,亚太地区的瘦客户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1.1%,而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如果说20年前,瘦客户机兴起于概念而止于应用,那么20年后的今天,瘦客户机已经迎来真正春天。行业信息化“大集中”的趋势;业界对绿色技术、成本控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格外关注,为瘦客户机厂商们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Sun之光
作为最早提出“网络计算机”概念的公司之一,Sun始终是瘦客户机忠诚的推进者。Sun在1997年就首次提出应当放弃PC,采用更简单的瘦客户机。当时这种“一意孤行”的行为并没有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不过,网络计算机并没有死,只不过现在不再叫网络计算机,也不再被吹嘘要全面取代桌面PC。
Sun Ray瘦客户机就是Sun公司直接体现网络计算的产品,Sun的Ray系列产品是一种依靠中央服务器提供计算能力的终端机。集中化控制免去了桌面管理,所有应用程序的升级都被集中处理,操作环境仅仅在服务器上需要,选定的智能卡可使相关工作组中的任何一台设备都能迅速接入正在运行的用户工作状态。
这种方式更像是现在人们使用天然气和电力的方式——从自己的终端上接入一个全球的计算资源库,因此被Sun称为“计算能源”。自Sun Ray第三代开始,服务器管理软件中新增了DSL与宽带互联支持,Sun公司希望线通信提供商注意到了能够给易于支持的家庭使用者提供低成本的客户端。
IBM的蓝色梦想
在上个世纪末,能够与Sun的“光线”系列瘦客户机器分庭抗礼、一决高下的的公司恐怕非IBM莫属了。这个蓝色巨人的瘦客户机产品销售在1998年底就达到一个小高潮,其架设的网络工作站主打需要低价网络连接的商店、银行、旅行社和公共商亭市场。
其后,IBM就从没有停止过在瘦客户机市场布局的脚步。2008年12月,IBM公司宣布,计划发布一款“无微软(Microsoft-Free)”的虚拟桌面软件包。该软件包运行在后台服务器上,并包含全部的应用程序套件,使得用户可以完全脱离微软来运行应用程序并可节省昂贵的硬件开支,应用在IBM瘦客户机上的软件包,用户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软件和服务水平的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
联想:小机器大智慧
与国外厂商相比,国内厂商在瘦客户机这个还相对“非主流”的市场,进入策略明显更加务实。联想瘦客户机针对国内的细分行业的不同市场需求,采用在与在PC产品市场相同的风格,并且更重要的是采用相比国外厂商相对低廉的价格。
针对中小学教育用户对信息技术教育和电子教室的迫切需求,但又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同时,银行、证券、税务、保险等行业客户虽然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添置设备,但是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计算机来运行单一的应用程序却又有些浪费的情况,联想抓住了时机推出网锐1100等产品。网锐1100的外形看起来有些像家电,正面只有一个电源按钮和“连接”、“工作”两个指示灯,非常简洁,背面具有绝大部分PC所具有的扩展端口,可以连接各种外围设备。
戴尔的瘦工业之美
如果以IT的发展速度来看,把戴尔瘦客户机与PC发展的历史对比衡量,用“沧海一粟”来形容并不夸张。没有经历过瘦客户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兴起和之后近20年的沉寂,戴尔在行业细分对IT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才推出瘦客户机可谓恰逢其时。2008年底,戴尔宣布其首款瘦客户机产品。这个据说如饼干盒“瘦小”的机器名为OptiPlex FX160重量不到2公斤,厚度仅相当于普通ATX机箱的八分之一,可以直接安装在液晶显示器背面。(文/赵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