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是一家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主要负责提供IT企业的融资、并购和整合服务。最近,他每天都早出晚归,有时甚至要牺牲双休日,加班加点为企业做方案。
“近来,关于软件企业并购方面的业务明显增多。”王先生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9年将是一个蕴含众多机会的“整合年”。国际金融危机使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导致一些小公司“很受伤”。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巨头加快了并购整合的步伐。
并购行为频发
正如王先生所言,当前我国软件行业已经出现一股并购潮。
近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表示,金蝶软件2009年会陆续进行一系列并购。“越是‘冬天’的时候,我们在并购方面的胆子越要大一点”。
徐少春预言,在未来5-6年,我国软件企业并购力度会加大,而且一定会诞生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
事实上,2009年2月,金蝶软件已经逆势并购了深圳商祺软件。而早些时候,金蝶软件还并购了北京开思、新亚赛邦、深圳歌利来、宏景科技等多家企业。
就在与金蝶软件并购商祺软件的同一时间,东软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据有关数据显示,东软集团、大连华信分列2008年中国软件(30.61,1.93,6.73%)外包服务第一、第二的位置。
这桩本来让东软集团充满自信,而且是国内最大的两家软件外包企业的合并重组事件,却因随后大连华信的一封来函宣告流产。这封来函称,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大连华信的业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期待,提出终止本次合并事项。
不过,与大连华信合并的失败并未影响东软集团并购的信心。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自栋表示:“东软集团将继续坚持通过并购策略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
同时,用友软件(20.06,0.73,3.78%)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近日也表示,用友软件未来针对行业互补性软件企业的并购步伐不会放缓,并将积极寻找并购目标以扩充用友软件的产品线。同时,用友软件还将重点抓住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机会,全面推进实施“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器计划”,积极实施对合适对象的并购,实现稳健增长。
此外,浪潮国际在继2008年展开一系列并购后,近日又明确表示,2009年浪潮国际会继续围绕IT服务业,择机在海内外进行并购和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旨在增强实力
有迹象显示,国内软件企业并购步伐的加快,与国际软件企业的并购热潮密切相关。
最近一段时间,IBM表示拟收购Sun,加上甲骨文以及红帽子的收购行为,国外软件巨头的收购步伐越来越大。
分析人士指出,一系列收购行为不仅壮大了这些企业的实力,而且将直接对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当前,外资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已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国内软件企业要抵御国际软件巨头的吞并,发起并购是策略之一。同时,对于急需寻求规模升级途径的国内软件企业来说,并购也将是加速其成长的有效手段。
今年4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09年前两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2009年1-2月,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增速大幅回落,1-2月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260.8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2008年同期下降7.9%。软件产品收入463亿元,增长23.7%;软件技术服务收入262亿元,增长23.8%,其中外包服务收入增长39.3%;嵌入式软件收入203亿元,增长13.8%,增速同比回落23.5%。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软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但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平均增速却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平均利润率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目前国内软件大企业开展并购有相对充足的财力支撑。而近期陆续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报对此也有所证明。2009年3月底,金蝶软件公布其2008财年业绩报告,金蝶营业收入增长14%,利润增长33%,合同销售突破10亿元。
此外,当前国家扶持软件行业发展的各项利好措施陆续出台,也促使软件企业开始加快并购步伐。尤其是日前国务院正式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对电子信息企业重组给予支持”。业内人士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软件企业的并购行为。
并购之外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软件企业的并购正在引发行业内中小软件企业对生存的担忧。
海森是北京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的企业主,他以自己面临的境遇向记者阐述了软件业发生的变化。海森说,当前我国大量中小软件企业最为关心的依然是生存问题,所有的资源均将向生产和销售等核心业务倾斜,而外部环境却让中小软件企业举步维艰。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软件行业有冲击,但对国内大型企业的影响却不大,其IT预算变化也不大,再加上新市场开拓,我国的软件产业依然保持了增长趋势。现在的情况是,大型财务管理和软件外包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而中小软件企业则遭遇生存危机。
正在兴起的企业并购则进一步加深了中小软件企业对生存状况的担忧。
在最近的软件企业并购行为中,相当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些并购都发生在大企业之间,而且这些并购大多发生在财务管理和软件外包等领域的大企业之间。如金蝶软件、用友软件和东软集团,他们除了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外,都具有比较完整的产品线,或是在某一软件领域占有绝对领先优势。
海森说,虽然并购将使软件行业进一步整合,但对生存空间日益窄化的中小软件企业来说,未来的路途将更加艰难。他认为,并购将使软件服务局限于少数几个大公司,产品的选择弹性将大为减少。“究竟并购是整合资源,有利于行业发展,还是扼杀创新,牺牲最终用户的利益,还有待时间证明”。
对此,IT分析人士邹荣认为,与甲骨文等一直以并购为拓展业务常态的国外大公司相比,国内软件企业的并购行为只能算是“毛毛雨”,并且只有极少数企业才敢这么做,表现得也相当谨慎,许多并购还是意在发展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
记者发现,对于软件企业的并购,分析人士更多还是持赞同看法。他们认为,与其他产业不同,软件行业几乎不受地域、交通、原料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并且随着计算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软件行业的新机会也不断产生,并购难以产生绝对的垄断。
简柏特中国IT外包高级副总裁赵成认为,如果没有意外,未来5-10年,现在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成为大龙头企业的可能性更大。假设并购后的公司每年增长25%,这就意味着每年可以增加就业5000人,规模效应明显。同时,并购还可以改变国内软件外包产业一直以来规模小、力量分散、集中度不高的状况,这对整个行业是利好。
赛迪顾问软件产业总经理牟淑慧也表示,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整合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