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行业的特点是劳动力密集、企业众多。但是我国纺织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对不高,计算机使用技能不强,对信息化应用不是很理解,因此该行业实施信息化的难度非常大,这对纺织行业推进信息化造成了很大困难。纺织行业在推进信息化时要首先考虑应用群体能否适应和使用信息化技术。
国际金融危机很可能引起中国纺织行业企业新一轮洗牌,淘汰一批规模小、产能低的企业。而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自身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好,以及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将获得更多的订单。本次金融危机对一些规模小的纺织企业形成了沉重打击,这些企业在效益下降后,对信息化的投入变得更加谨慎。这时他们更需要投入小、实用性强、见效快的信息化系统,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渡过国际金融危机。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中国纺织行业企业必须以信息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但国内纺织行业生产能力却很强,这就导致许多企业竞相压价争夺订单,纺织产品利润也随之变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继续接订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如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就能优化资源配置和物流管理,可以通过订单准确了解对产品原料的需求,减少挤占的资金。纺织行业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在于,第一,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第二,缩短订单周期;第三,减少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此外,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对生产作业的科学调度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从而降低企业处理污染物的成本。
铜牛集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其中信息化就发挥了很大作用,使铜牛集团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MES(制造执行系统)为例,该系统实现了服装生产车间的在线监控和管理,可以使车间每条生产线的生产情况实时反映在电脑显示屏上,每个生产班组的生产情况、完成合同数量一目了然;给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将实际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进行对比。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使企业对自身的产能做到心中有数。
信息技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产能和纺织工艺水平,其在纺织行业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服装行业产品的产量非常大,款式、品种和色彩搭配变化很大,离开了信息化显然不行。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更要重视信息化。生产装备的精细化和智能化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产能,但我国纺织行业企业中智能化高端设备的应用比例还很低,老设备居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设备的价格高。中国厂商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目前这些设备主要由国外提供。中国在纺织制造业装备的研发能力上与德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高鸿波)